古橋碧水藍玉村 2013-11-28 10:36 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 ●林 丹 林生鐘 文/圖 古橋、古木、古村落,晚霞、炊煙、花滿村…… 金秋時節,走進聞名大田縣的美麗新村桃源鎮藍玉,感受這座美如碧玉般的村莊。藍玉村是省級生態村,也是大田縣的革命老區村,全村耕地1721畝,林地1.6萬畝,森林覆蓋率竟達到83.2%,簡直就是個綠色氧吧。這里的村民眼光獨到,全村417戶2005人,十多年前已經走出了一條種植萵苣、玉米、大白菜發家致富的路子。如今,村民日子越來越紅火,開始注重環保,提高生活質量,許多農家院落建在林下、河邊,門前小橋流水,窗外青山綠水。 走古橋 賞古樹 藍玉多溪,古代交通不離木橋,故廊橋遍布,有“十里五花橋”之稱。從村部穿過寬大的水泥路,即到了流泗橋。流泗橋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建造,石橋墩上立著木結構風雨橋,橋面架杉木、鋪杉木板,整座橋梁不用一枚鐵釘。橋兩旁設有供旅人休息的鵝頸椅。古橋雖歷經350年風吹日曬,橋體依然結實、厚重,只有木頭橋柱微微裂出了幾道小縫,更顯古韻十足。據村里老人回憶,藍玉村有5座木橋分別為溪北橋、樂溪橋、瀏賜橋、流泗橋、登云橋,目前僅保留了流泗橋和樂溪橋。 溪中卵石清晰可見,魚兒時而暢游,古橋和樹木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面上,粼粼波光折射出層疊遠山、紅墻綠瓦,好一幅絕妙的圖畫。 在村支書肖基傳帶領下,我們走過農家院,沿著屋后臺階爬上山坡。山坡上有株古松,樹齡1200余年,高50米,主干粗壯,要4人方可合抱。在翠竹包圍下,古松樹冠針葉縈繞,宛如揚威的雄獅。龐大的樹冠是鳥兒的天堂,小生靈忽上忽下歡快飛舞歌唱著,像是在迎接著我們的到來。村民們把古松當成村莊的親人,自覺守護,不破壞周圍一草一木。 因為注重生態保護,村里還長著數株百年紅豆杉,樹上碩果累累,紅色的果實點綴在綠葉中間,在秋陽下格外鮮艷。正在興建的鳳山休閑廣場上,同樣聳立著一株300年樹齡的桂花樹,只見茂密的樹冠像一把巨大的綠傘,金色的桂花點綴其中,在微風里香氣四溢,花兒如同茫茫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對著客人俏皮眨眼。 逗湖羊 觀白菊 湖羊是世上稀有的品種,主要分布在江浙交界的太湖流域,皮柔、肉鮮,胎湖羊皮被稱為“軟寶石”。藍玉村有人養湖羊?我們前去探訪。 羊圈干凈,聞不到羊糞味。飼養員提著切碎的玉米稈倒入食槽,湖羊們伸長脖子享受著美食。藍玉村盛產甜玉米,大量玉米稈就成了湖羊日日享用的營養餐。村民不再焚燒玉米稈了,空氣好了,口袋也鼓了,生態致富兩不誤。 湖羊毛白色,毛勢卷曲似柔和的水浪波紋。 飼養員說,湖羊性情很溫順,生活在藍玉村悠閑自在。我試著采了幾片小草舉到“羊寶寶”面前,“羊寶寶”湊上前嚼起了草。 秋日村莊菊花怒放,正是收獲季節,花卉大棚里,村民們正忙著采摘白菊。 “這些白菊可都是搶手貨,乘飛機運往韓國、日本。”肖基傳笑瞇瞇地說。 ? ![]() ![]() 田園美 綠水悠 漫步在村里公路上,只見稻谷換上了秋裝,金黃一片,那嫩綠的萵苣苗,一方方,一塊塊。田園里,隨處可見太陽能殺蟲燈,它如同衛士守護著萵苣。 田園不遠處,藍玉溪正靜靜地流淌。我們劃著小船,順水而流。溪水綠汪汪的,蜿蜒而下,成群結對的小魚在清澈見底的溪水里悠閑自得地追逐著,嬉戲著。青山隱隱,綠水悠悠,這鄉村的寧靜令人陶醉,我仿佛聽見花瓣上露珠滾動的聲音。 藍玉村里也有人文古跡。村里曾立有鄭氏貞節牌坊,該牌坊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座四柱條石結構的牌坊,最高處達7米,主體寬5米,石雕飛檐凌空,翹腳卷云,雄偉壯觀。四根方形石柱排列成一大二小路道,小門寬1米,在高達近3米的石柱上橫著一根粗大且做工精細的石梁,石梁上刻寫著鄭氏生平,其中有段這樣的記載:“上田鄭氏,乃蕭荀龍之妻,早孀守節,矢志堅貞,孝敬其姑,始終不怠”等字樣。“文革”期間,貞節牌坊被拆毀,現僅保留圣旨石碑。撥開碑上塵土,“圣旨”二字清晰可見,石碑做工精細,雕著雙龍戲珠等圖案。 據大田縣志記載:“有司上其事奉旨建坊旌表坊。”在清代,過往官員經過此處皆要下車馬轎以示尊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