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縣大源村茶樹菇“造血”基地盤活一貧困村
基地 再擴建村民將走上致富路 去年年底,海峽導報社再次捐款30萬元,扶助茶樹菇項目擴大規模。 正是得益于這筆捐助,如今,基地的竹架菇棚,從原來的22個增加到27個,茶樹菇種植規模也從原來的60萬袋增加到120萬袋,產值將突破200萬元。 第一年,由于資金和承擔風險原因,茶樹菇基地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年底合作社在扣除成本的情況下,抽取利潤的30%返還農戶。“今年,我們準備將菇棚分給農戶自己負責管理、生產,合作社負責育種、產品銷售這‘兩頭’工作。”大源村村長戴鐘平說,這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戶種植茶樹菇的積極性。 借此“分包”,茶樹菇基地將讓許多村民嘗到脫貧致富的甜頭,最終實現“建一個產業、富一村群眾”的目標。“相信,這一基地不僅可助貧困戶脫貧,也將帶領他們走上致富之路。”戴鐘平說,海峽導報社援建百萬袋茶樹菇基地后,周邊5個鄉鎮多次前來學習、取經,紛紛加入種植茶樹菇的隊伍。 聲音 基地幫扶成效超乎預期 作為大源村百萬袋茶樹菇基地的項目總負責人,新橋鄉黨委書記饒求翔說,這個幫扶基地的成效超乎預期。不僅為大源村村民提供了穩定的致富渠道,也初步實現了“建一個產業、富一村群眾”的目標。 “從2012年冬季茶樹菇種植過程開始,每天經常有20多名大源村貧困戶、低保戶的村民在基地上班,有的月收入甚至超過了兩千元。”饒求翔說,正是在基地的帶動下,村民的勞動積極性被帶動起來。這一好項目得到了大源村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最終實現了當年扶貧、當年脫貧的好效果。 饒求翔透露一個細節,在海峽導報社的大力幫扶下,四面八方也紛紛前來幫援大源村。在生產繁忙季節,勞動力缺少時,縣領導也帶領干部和其它志愿人員前來支援。 下一步,大源村將依托合作社,引導帶動更多農戶栽培茶樹菇、香菇等食用菌。 心聲 馬上脫貧爭取“馬上致富” 今年46歲的村民嚴建星告訴導報記者,以往,大源村村民種植茶樹菇苦于有技術沒有本錢。 “報社出面幫忙聯系信用社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重新站起來的許多村民,現在也有擴大種植茶樹菇的想法。”嚴建星說,自己去年就種了4萬多袋茶樹菇,實現了數萬元的收入。 嚴建星說,報社援建的茶樹菇基地,已經讓不少貧困戶“馬上脫貧”,大家重拾信心。 現在村里還有不少剩余勞動力,大家在種竹筍之余,就近在村里打工的積極性很高,這也是村里一筆寶貴的勞動力財富。為此,嚴建星說,自己已賺了“第一桶金”,正準備承包更多大棚,有機會還會再建大棚,吸引更多村民前來就業,爭取一起“馬上致富”。 |
- 2013-12-12泰寧茶樹菇“育”出家庭農場夢
- 2013-09-24泰寧新橋發展茶樹菇幫扶計生母親
- 2013-09-12寧化中沙——計生戶“抱團”發展茶樹菇
- 2013-05-10建寧大棚種植茶樹菇畝產上萬 發展前景廣闊
- 2013-05-07大豐收李家湯里喝出煙頭 回應:顏色太像茶樹菇
- 2013-03-21泰寧:茶樹菇“造血工程”架起脫貧致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