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帶頭人:尤建國
種植黑木耳,原材料很關鍵。 建寧是“中國黃花梨之鄉”,每年修剪下的梨枝條有兩三萬噸。“原來,這些梨枝條只能當柴火燒,現在卻是黑木耳栽培的好原料。”尤建國說,利用廢棄的梨枝條當原料,不僅每袋成本降低了,還可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 為了帶領大家一起致富,他還組建了興農黑木耳專業合作社,為村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并以每公斤54元的價格回收。如今,黃嶺村黑木耳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畝,120多戶村民加入合作社。今年,尤建國打算以“基地+公司+農戶”的生產種植模式,將黑木耳種植規模發展到500畝。 眼下,尤建國創辦了元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注冊了商標,擁有了品牌。下一步,他想發展現代產業鏈,將基地面積繼續擴大,建設食用菌生產、接種、滅菌、發酵等生產車間和辦公樓,并引進集鮮菇烘干、分級、包裝加工生產線和食用菌多糖提取加工生產于一體的國際化先進設備。 要致富,得找對路 把冬閑田變成“萬元田”,靠的是什么?第一,尤建國深知家鄉氣候等先天條件的優劣,到條件相似的浙江麗水取對了經。 第二,他握準了時代的脈搏,用活了生產要素。他增加土地資本投入,應用一些新技術成果,提高土地利用率,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并通過規模種植,使大量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在種植成功后,他轉變思路,調整結構,成立公司,注冊商標,帶領村民實現了共同致富。 找對了路,才好致富。 |
相關新聞
- 2014-01-26建寧法院青年志愿者走進敬老院賀新春送關懷
- 2014-01-26建寧:培訓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 推進工作規范化
- 2014-01-24張健赴建寧慰問困難群眾
- 2014-01-22建寧縣人大節儉辦會、務實會風
- 2014-01-21建寧:為返鄉農民工送上“親情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