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釀美酒 抱團共致富
![]() 加快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發展系列報道加快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發展系列報道 東南網1月2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項裕興 通訊員 趙偉)近日,記者來到泰寧縣下渠鄉下渠村。跨進泰紫茅食品廠的廠房,只見工人們正將紫薯放入切條機破碎,再搗成薯泥、拌入酒曲,準備釀酒。在外包裝車間,一瓶瓶酒已“穿戴整齊”。 紫薯酒于去年9月上市,主要銷往廈門、泉州等地的酒店、超市,目前產值已逾30萬元。 泰紫茅食品廠總經理劉祖昌回憶道,小時候,他常和家人上山采集草藥,回家制成酒曲,配以山泉水釀制美酒,積累了不少釀酒心得。 上世紀90年代初,他到廈門等地經商。閑暇時,他不忘嘗試釀酒,先后試用了一些材料,但釀出的酒不是口感不好,就是酒精度不達標。 一位朋友向他推薦了紫薯。經過調查、咨詢,劉祖昌發現,紫薯含有蛋白質和多種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并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他嘗試用紫薯釀酒,但酒的口味不是偏麻就是發酸。 經反復實驗,劉祖昌發現問題出在酒曲上,便多次到江西、四川等地學習,還在四川大竹鄉酒曲廠投入約4萬元經費,終于制出合適的酒曲。這下,釀出的紫薯酒口味香醇、濃厚。他心里有了底,準備回鄉創業。 “當時,由于下渠村地處偏遠,且山地多、耕地少,村民們缺乏致富的途徑。”劉祖昌說,下渠村距泰寧縣城約10公里,全村共有308戶,總人口1347人,耕地面積只有1770畝。如何帶動村民致富?經過思考,他決定開墾山地種植紫薯,這樣既能利用當地優良的土質、水質,又能為酒廠提供天然、新鮮的原料,一舉多得。在當地政府的幫助、扶持下,2011年,他投資80余萬元,興建了泰紫茅食品廠。 在紫薯酒的生產上軌道后,劉祖昌積極幫扶,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現在,我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在洗瓶車間里,下渠村村民江秀娥說,過去,由于丈夫患病干不了重活,80多歲的母親又癱瘓在家,她只能打零工。泰紫茅食品廠為周邊村民們提供了20余個就業崗位,江秀娥如今每月能掙2000多元。 “我們采取‘抱團發展’的方式,利用山地、煙后田種植紫薯。”劉祖昌說,去年5月,他成立了泰紫茅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下渠、大坑等村農戶20余戶,種植紫薯500余畝,實現戶均增收2000余元。“今年,合作社將使用釀酒后的地瓜藤、酒糟等做飼料,計劃養殖淡水魚10萬尾、羊約1000只、豬200余頭,進一步促進農戶增收。” |
- 2014-01-28陳瑞喜被免去三明市副市長職務
- 2014-01-282月1日至2月10日 廈門至三明福州各加開一對動車
- 2014-01-28三列東中學西藏班同學與武警三明支隊一起提前過年
- 2014-01-28三明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 2014-01-282月1日至2月10日 廈門至三明福州各加開一對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