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的明清古民居標本
xm.fjsen.com?2014-02-13 08:44? 俞祥波?來源:
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敬湖公祠內的古戲臺保存完好。
蓋上更講究的房屋。
下曹歷史上也出過官宦,來過名仕。據《曹氏族譜》記載,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出過“皇封正四品”官員。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清代書法家伊秉綬曾經在這里辦學堂,培養學生,并留下墨寶真跡。
古建完好,堪稱明清古民居標本
這幾年,下曹村申報歷史文化名村,請了省里的專家前來調查指導。專家贊嘆不已,稱贊下曹古建筑群為寧化的明清古民居標本。
下曹公祠、祖廳、古民居共有45座,一般每座占地都在500平方米以上。其構造都以上廳為中心,配以門樓、下廳、廂房及護厝等,總體上具有“九井十八廳”的典型特征。“九井十八廳”是閩粵贛邊客家地區的基本型民居,一般指九個供排水和采光用的天井以及十八個大小不同形狀的廳堂,不過,現實中的“九”和“十八”是概言其多,不是確數。
最具代表性的有楊岡公祠、敬湖公祠、泰宇公廳廈、立人公廳廈、廷玉公廳廈、安俊公廳廈等。安俊公廳廈保存較完整,廳有三進,左右各有橫屋。大門兩側還有板屋,是舊時私塾所用。據說此廳廈盛時住有20余戶人家。廳廈分兩層居住,后堂很有特色:八字形樓廳,三面環廊,雕樓畫檐;上有天井采光,天井后有牌樓式照壁,兩旁裝飾有雕繪;二樓有突出的圍廊“美人靠”,媳婦姑娘們在此做針線活、拉家常。敬湖公祠體量宏大,坐東南朝西北,寬和深都有30余米,占地面積858平方米。有門廊、大門、下廳、戲臺、天井、前廊、上廳等。右側有橫屋一列,是附屬用房。其余古建筑規模有大有小,但構造大致相當。
這些建筑的建造注重細節、精工巧刻、富有變化。僅說窗戶,形式上就有圓形、菱形、扇形、方形、特殊形體等多種。窗戶的用途也多樣,采光、裝飾、隔斷等,顯得意趣天成。門樓、梁柱、窗戶上雕的圖案,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山水人物豐富多變,寓意美好。雕刻時注重整體,精心設計,在縝密的榫合中渾然天成。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