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秀:把兒子“挑”在肩上
東南網2月18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通訊員 陳曉星) 近日,記者來到距建寧縣城十幾公里的溪口鎮楓元村。剛走進余鳳秀的家門,記者就看到81歲的余鳳秀正在給兒子劉兆文喂飯。“如果沒有母親,我活不到現在。”劉兆文說。 10多年來,余鳳秀克服重重困難,用她的堅強、勇敢,照顧癱瘓的兒子,從沒想過要放棄。她說:“我的兒子,就像我干活挑的擔子一樣,‘挑’在肩上這么多年了,想放都放不下來。” “孩子,你會好的!” 災難在2003年降臨。 那一年,劉兆文去浙江麗水務工。剛去不久,他就在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從小就吃過苦的劉兆文,干活很賣力。 不想,劉兆文在工地干活時,不小心從高空摔落,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單。 經當地醫院救治,不見起色,就用救護車把劉兆文送回家。余鳳秀看到兒子時,他不會說話,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好好的一個人,怎么就不行了呢?”余鳳秀號啕大哭。 當天晚上,劉兆文突然呼吸困難,臉色發紫。 “我相信他能活下來,一定可以的。”余鳳秀迅速去買氧氣罐,給兒子輸氧。 劉兆文的命保住了。 兩個星期后的一天,余鳳秀發現,兒子可以不用靠輸氧呼吸了,并且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能輕微地動上幾下。 看到兒子有了好轉,余鳳秀高興地哭了。為了能讓兒子快點好起來,余鳳秀決定送兒子到三明治療。 經過三明醫生的診斷,劉兆文的脊椎神經受到重創,沒辦法治愈。 回到家后,劉兆文只能每天躺在床上。“你會好的,孩子。”余鳳秀說。 由于長時間躺在床上,劉兆文經常發生便秘,痛苦不堪,余鳳秀就戴上醫用手套,用手一點一點摳出來。 “從沒想過放棄” 每天早上5點多,余鳳秀就起來了。第一件事,就是到兒子房間看看,然后再去門前的菜地干活。 菜地雖然不大,但這是一家人每天伙食的主要來源,余鳳秀老人特別用心管理。 早上6點左右,余鳳秀從菜地里回來,為兒子準備早餐。說是早餐,其實這就是一家人一天的伙食。余鳳秀告訴記者,自己年紀大了,做事比較慢,每天煮一次飯菜,就管夠一天。 余鳳秀家燒柴火。“這樣可以節省開支。”余鳳秀說,“三天兩頭上山撿柴,是我經常要做的事。” 2008年冬天,建寧發生百年一遇的冰凍災害,余鳳秀又一次上山撿柴,天冷、路滑,稍有不慎就會滑倒。每次出去撿柴,余鳳秀想到兒子一人在家,半個小時左右就會趕回來。那一次,去了好長時間,因為她滑倒在路上,暈倒了,是老鄉抬回來的。 因為癱瘓,劉兆文的妻子提出離婚,并獨自外出打工。這樣一來,重擔全都壓在余鳳秀的身上。 這些年來,余鳳秀不僅要照顧大兒子劉兆文,還要照顧小兒子劉兆忠。劉兆忠初中畢業后,就患上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經常無端離家出走,而余鳳秀經常步行數公里路,四處尋找。 平日,余鳳秀要做的事很多,清理大小便、喂飯、洗衣服……天氣冷了,余鳳秀還要半夜起來給劉兆文蓋被子,怕他著涼。前段時間,劉兆文拉肚子,余鳳秀一晚起來四五次。 “雖然生活艱難,但我從沒想過放棄。”余秀鳳說。 “多虧好心人幫忙” 這些年來,余鳳秀照顧兩個兒子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一大早,村里的殘疾人聯絡員王建福就敲響了余鳳秀家的門:“婆婆,我來看你們了。”看到王建福,余鳳秀十分高興。 劉兆文癱瘓在床,每次大小便,都是母親幫忙攙扶到床邊。余鳳秀年事已高,每次攙扶都很困難,稍不注意,就會摔倒。得知情況后,王建福為劉兆文爭取到康復床。 得知劉兆文理發難,王建福又特地從網上買了個電動理發器,并告訴余鳳秀怎樣使用。 余鳳秀一家三口人,生活來源全靠政府每月發放的低保金300多元和重度殘疾生活費30元。 有醫生告訴余鳳秀,像劉兆文這種情況,要特別注意飲食。因此,在生活中,余鳳秀在為兒子準備三餐時,特別注意葷素搭配。每隔三天,她就要到村口買些魚肉給兒子補充營養。掌握規律后,好心的菜販子就直接把車開到余鳳秀家門口。 2010年開始,縣殘聯先后三次向余鳳秀發放殘疾人居家托養補助共1.5萬元,得知劉兆文出門不便,殘聯為劉家擴大房間的門框,并鋪上水泥地,讓劉兆文的康復床可以直接推到門外,天氣好時曬曬太陽。“這些年來,多虧了這些好心人幫忙。”余鳳秀說。 2011年,余鳳秀被三明市委文明辦、三明市殘聯評選為三明市“十佳愛心天使”。 |
- 2014-02-17建寧縣為返鄉務工人員送上普法“大禮包”
- 2014-02-10建寧雨夾雪致公路結冰受阻 公路部門及時搶通
- 2014-01-30建寧:愛心服務溫暖返鄉農民工
- 2014-01-29建寧縣開展“鄰里守望·情暖蓮鄉”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1-29建寧縣四套領導班子走訪慰問駐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