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贖買生態林 20年不砍樹
東南網網2月24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 通訊員:魏興谷 童長福 楊敏) 成立一個組織、設立一個基金、制定一個章程、建立一套規范、組建一支隊伍、建設一個平臺……連日來,永安市委、市政府召開多場會議,圍繞贖買重點生態區位森林,探索建立森林生態有償交易機制,進一步改進重點生態區位林經營管理模式,提升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加快“生態永安”建設步伐。 重點生態區位的森林,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重點生態區位開展森林贖買工作,是永安市對重點生態區位林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是建設全國林業改革試驗示范區工作的延伸與拓展,更是該市破解重點生態區位林采伐利用與保護補償矛盾難題的又一新舉措。 每年籌資3000萬元贖買生態林 我省對重點生態區位的森林實行限制采伐保護政策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林農的收益。為了實現“生態得保護,林農利益得維護”的雙贏目標,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機制,永安市組建了社會化、非營利性的永安市生態文明建設志愿者協會,并下設分會,負責全面推進永安市重點生態區位林經營管理改革。同時,設立永安市生態文明建設基金,每年由市財政出資1000萬元,林業育林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安排500萬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永安專項基金安排200萬元,社會捐資1300萬元,力爭每年籌措基金3000萬元,用于購買關鍵生態區域的林木,并統一管護,確保一個輪伐期(20年)不砍樹,達到減少采伐、增加覆蓋率和蓄積量、保護青山綠水、增強生態功能的目的。建立各級政府、社會各界持續投入機制,廣泛倡議企業、各級文明單位、全市領導干部捐贈,對捐資5萬元以上的企業、單位或個人,建設的公益林以企業(單位或個人)名稱命名,也可建設雙喜林、長壽林、團員林、巾幗林等,為捐款的企業、單位和個人頒發證書。 “四優先”原則贖買重點生態林 永安市重點生態林贖買實行區位優先、起源優先、樹種優先、價格優先原則。區位優先即按城鎮周邊一重山林地、重要交通干線、江河兩岸、省級水源保護區林地、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庫容6億立方米以上水庫周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后順序優先贖買;起源優先即起源為人工且采伐受限的近、成、過熟林優先贖買,以切實保障林農生產積極性;樹種優先即優勢樹種為桉樹、杉木、馬尾松的優先贖買,以利于今后改造為針闊混交林,提升整體生態功能;價格優先即公開招投標或集合競價過程中,報價較低的優先贖買。 重點生態林贖買流程,即按照“有償自愿、公開透明、收支平衡”的原則,生態文明建設志愿者協會制定年度贖買計劃,逐年開展重點生態區位林贖買活動。贖買前廣泛宣傳,對有關事項進行公告,凡有意向轉讓重點生態區位林的業主,將有意出讓的山林報到志愿者協會,由雙方認可的森林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以當期凈收益價作為交易參考價。當出讓森林總量低于或等于年度贖買交易計劃時,按參考價協商交易;當出讓森林總量大于年度交易計劃時,由交易中心采取公開招投標或集合競價方式,對報價較低的進行優先贖買,直到完成當年年度贖買計劃為止。 把贖買林培育成生態公益林 永安市通過開展重點生態區位林經營管理創新改革,逐步對重點生態區位人工營造的商品林進行贖買和產權主體創新,確保一個輪伐期不砍樹,用10年時間減少10萬畝以上的人工林砍伐,維護林權所有者利益。同時,通過實施多種森林經營措施,將贖買后的森林培育成為以闊葉樹占主導地位的生態公益林,提升整體生態功能。此外,在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基礎上,探索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生態效益有償交易新機制、新模式,實現森林生態效益最大化,為我省乃至全國提供可借鑒的林業改革新經驗。 永安市力爭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重點生態區位林經營管理改革,實現“森林生態得保護,林農利益得維護”的改革目標,爭取用10年時間減少砍伐20萬畝,其中志愿者組織保護10萬畝、其它措施保護10萬畝。 |
- 2014-02-20三明永安創新重點生態區位林經營管理模式
- 2014-01-17促生態文明 永安愛心志愿者舉辦大型公益活動
- 2013-12-12永安:小流域生態治理 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建設
- 2013-09-12永安:160公頃綠地打造“生態名片”
- 2013-08-09永安:開工建設自行車生態公園
- 2013-07-30永安旅游四大項目謀劃“生態 休閑 度假”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