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用工互助會,不僅僅幫你找工
三元區白沙街道桃源社區整合社區各方資源,建立社區用工互助會,在運作過程中,他們不斷拓寬幫扶領域,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東南網4月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楊開長 王麗明)社區面臨轉型,管理遇到難題。三明市三元區白沙街道桃源社區,原有常住人口832戶、2677人。2010年初,根據市里統一規劃,作為三明市海西鋼材工業園區所在地,社區轉型為第三產業集中區,劃分成金屬材料區、五金機電區、物資再生資源區、紅星美凱龍家居區、名成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海鑫物流園六大功能區,這里匯集了個體私營企業508家,成為三元區企業數最多的社區。 “當時社區面對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用工信息和求職信息不對稱,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員工,另一方面,社區內不少人又找不到工作。”桃源社區支部書記江鳳鑾說,“社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轄區內原本就有不少失業人員,加上還有2357名外來人口,社區管理難度很大。” 幫扶從找工開始 通過整合轄區各方資源,2013年3月15日社區牽頭成立由116家企業共同參與的用工互助會:根據轄區住戶和入駐企業特點,把社區劃分成10個網格片區,指定社區工作人員分片包干;與轄區30家規模以上企業簽訂用工信息聯動協議,借助社區信息網絡平臺免費發布用工信息;通過調查,逐一摸排轄區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人群的求職意向,錄入社區信息網絡平臺。 社區信息網絡平臺上聯市、區用工信息庫,下接轄區企業用工信息網上申報系統,外輸轄區內11個LED用工信息發布屏,以便讓用工信息和求職信息速配成功。 44歲的電工關家明是三明本地人,下崗多年,前些年一直在為多家企業打零工,一年最多掙個2萬元。“我只是個普通工人,根本不知道哪家企業需要電工。以前只能到職業介紹所尋求幫助,他們又要交押金、又要介紹費的,被推薦到企業干活,常常干不到2個月,掙的錢還不夠支出中介費。”老關感慨地說。 去年4月,依據老關的求職意向和技能特長,用工互助會將他推薦到社區內的深宏機械公司工作。如今,不到1年時間,老關的收入已經超過了3.6萬元。“這幾年鋼材行業不太景氣,我能找到這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用工互助會真是幫了大忙。” 受益的不僅是工人,社區內多家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同時得到有效緩解。“我們公司入駐不久,營業員、保潔員等崗位都有大量缺口。去年5月,我們和用工互助會合作開辦了營業員培訓班,一期30人,大部分的人員最終我們都要了。”三明紅星美凱龍公司張經理說。 去年3月以來,用工互助會共牽頭舉辦農民工崗前培訓、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5期,培訓人員1500多人,推薦就業586人。 “由社區牽頭行業龍頭企業整合培訓資源,這樣既提高了培訓效率,降低了培訓成本,又有效解決了以往用工信息和求職信息不匹配的問題。”三元區工會主席羅著炳告訴記者,下一步,如果條件成熟的話,將把桃源社區建立用工互助會這一經驗逐步推廣到其他社區。 |
- 2014-03-31三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宣傳圖片展
- 2014-03-29三明:三元社區服務平臺化解企業用工難
- 2014-03-29鄧本元杜源生到梅列三元兩區調研
- 2014-03-21三元:把“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做好做實
- 2014-03-21三元公安分局白沙派出所:把“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做好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