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海邊鳥跑到大山來
拍到稀罕的鳳頭 東南網4月2日報道(福建日報肖書平)3月27日,一只非常稀罕的潛鳥,意外地闖入梁先生的鏡頭里(如右圖)。經專家鑒定,該物種為鳳頭(pìtī),屬于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此次發現刷新了明溪野生鳥類的新紀錄,明溪鳥類晉升為208種。 去年起,歸國華僑梁先生在明溪縣野生動植物專家的指點下,喜歡上了野鳥攝影。經過半年多的練習和耐心等待,他迎來了好運氣——在明溪縣瀚仙鎮石珩村的一塊濕地上,拍到了一組精彩的野鳥畫面。 當天上午10時,梁先生靜靜地守候在老家附近的一口老魚塘邊。只見高雅的白鷺正踱步覓食,耀眼的黑水雞在嬉戲,斑鳩在森林深處鳴唱,他屏氣凝神地欣賞和拍攝。突然,遠處深水處冒出一只掛著深黑色頭冠的棕紅色鳥來。梁先生立即把鏡頭對準了它——原來是只水鳥,體長大約50厘米,外形優雅,修長的頸上長著紅褐色的長嘴,上體純灰褐、下體近白,最吸引眼球的當屬頭上醒目的深色羽冠。鳥兒時而潛入水底,時而引頸飛翔,時而拍翅戲水,不時地發出深沉而洪亮的叫聲。中午,梁先生把照片發到QQ群,立即引來省內外鳥友的贊嘆。 第二天上午,明溪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專家聞訊趕到現場核實。專家參考鳥類圖譜進行形態學鑒定,證實此系鸛形目科屬的鳳頭,俗名浪花兒、浪里白,以小魚蝦、昆蟲等食物為生,屬于在我國華南沿海越冬的候鳥。 為遷徙候鳥撐起保護傘 據專家分析,明溪縣地處中國大陸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是福建省重要的濕地中心,每年近百萬只遷徙候鳥大軍途經這里南來北往。當地中亞熱帶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帶來的豐沛水熱資源,和明溪縣政府多年生態保護措施的實施,孕育了這里廣袤的森林資源。構成當地森林主要建群樹種的楮栲類植物,既為生態環境提供強大的綠色屏障,也為野生動物提供堅果類的豐富食物,特別為冬候鳥在冬季食物缺少時補充豐盛的食物,使明溪成為多種珍稀野生動植物避難和生存的樂園。 當前正處于候鳥北遷季節,明溪縣最近不斷地出現稀有野生候鳥,鳳頭、鸻鷸、沙椎等海洋性水鳥類候鳥也在這里頻頻露臉。因為極端天氣變化,大暴雨、雷電的出現,導致候鳥對賴以導航標志的日月星辰的位置判斷失誤而迷失方向,它們會在明溪做短暫的停留,等到新一輪氣流到來,才能啟航遷徙。專家提醒市民,當前野鳥處于遷徙期和繁殖期,是戶外欣賞野生鳥類的最好時期,但候鳥經長距離廣范圍地遷徙,可能攜帶和傳播可導致人類發病的禽流感,因此,觀鳥愛好者不宜近距離接觸野生鳥類,更不宜捕捉和濫食野生鳥類。 當前,明溪縣林業局聯合有關部門圍繞福建省第32屆愛鳥周活動主題,組織開展為期兩個月的保護野生動物專項行動,開展廣泛宣傳教育和以“清網掃夾”為主要內容的執法行動,為遷徙候鳥撐起保護傘。 |
- 2014-04-02海邊鳥跑到大山來 明溪鳥類晉升為208種
- 2014-03-31明溪縣:城鄉養老保險一體化制度優待計生家庭
- 2014-03-30明溪干群合力抗雹災 全縣受災人口912人
- 2014-03-28明溪: “政府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 2014-03-28明溪沙溪留守孩維權有了“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