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蓮:讓特殊孩子在大愛中成長
孩子們進步是最大的回報 在特教學校里,孩子們的生活適應能力和學習接受能力都相對欠缺,這就要求老師們更有耐心,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年新生入學是黃金蓮和老師們倍感艱難的時期,這些來自各地的孩子性格迥異,年齡又小,由于自身的缺陷,對父母的依賴感較強,短時期內難以適應新的學校生活,有些孩子甚至抗拒學校老師的接近。許多孩子都是淚水漣漣地送走自己的父母,有些學生甚至 又哭又鬧,拒絕吃飯喝水。黃金蓮和老師們便耐心地和這些孩子溝通,努力與他們培養感情。孩子想念父母,不肯吃飯,他們就一口一口地喂飯。 有一個叫盧惠娟的女孩,先天聾兒,但耳朵還有一絲殘存的聽力。黃金蓮堅信可以讓她開口說話,于是,每天教她口型,讓她按著自己的喉嚨,感受喉嚨的振動。每晚回到家,黃金蓮的嗓子又干又啞,喉嚨被一次一次地按著,也痛得受不了。一個多月后的一次課堂上,她突然叫出一聲“老師”。“當時我眼淚都下來了,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黃金蓮感嘆。入學一年后的一次文藝演出,盧惠娟同學在臺上完整地唱出了《世上只有媽媽好》。 多年來,黃金蓮已經堅信不疑:“雖然這里的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但只要我們不厭其煩地耐心教導,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一切都會變好。而看著孩子們一點點進步,便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不改發型的校長媽媽 一根麻花辮從腦后繞到胸前,發梢上束著一朵頭花,這是黃金蓮幾十年不變的裝扮。不少人問她,為什么這么多年,不改改發型?原來這背后還有個故事。多年前,有次黃金蓮洗完頭發后順手把頭發盤在頭頂上。不料,學校里面幾個盲人孩子卻認不出她了,大哭著說“校長媽媽”不見了。這些盲人孩子,記不清校長的樣貌,但是摸到她的麻花辮,就不再慌張了。 從此以后,黃金蓮就再也沒有換過發型。“這條麻花辮就像是牽著我和孩子們的一條連心線。直到今天,我自己也覺得,鏡子里那個梳著一根麻花辮的才是最真實的自 己,才是孩子們的‘校長媽媽’。”黃金蓮笑著說,“其實,特校的孩子就像是貧瘠土地上種下的種子,若用愛心澆灌,同樣會開出燦爛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只要孩子們需要,我這個‘校長媽媽’就會一直當下去。” |
- 2014-04-16徐碧鐵路橋將成為承載“三明記憶”的新景觀橋
- 2014-04-16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組織收看電影《焦裕祿》
- 2014-04-16三明市人社局:建標準化平臺 服務向下延伸
- 2014-04-16三明著力加強衛生項目建設
- 2014-04-16三明學院巾幗志愿者為空巢老人獻愛心
- 2014-04-16三明將新增開往北京特快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