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畬鄉龍宮洞
2014-05-26 11:32:43?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瓊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入口露天 ●本報記者 李增祥 文/圖 永安市青水畬族鄉槐甫村有個天然溶洞叫龍宮洞,當地村民探訪發現有200米深。 因為十幾年前的石灰石開采,洞口被毀,溶洞環境發生巨變。目前開采已停了八九年,洞的主體仍在,但洞內深處堵塞,洞口露天,有沙石順著裂縫滲入。村民呼吁有關部門予以重視,進行開發保護。 5月10日,記者前往槐甫村探訪龍宮洞。 洞口已毀 進入艱難 溶洞位于獅子山,在槐甫村主村與甫弼自然村之間,離開青水鄉到槐南鎮的縣道,沿村道前行約300米即可到山腳下。 原洞口已完全損毀,留下一個采石場廢址,背靠10幾米高的石壁,面積約20畝。因為年久,罕有人來,廢址雜草叢生,多高過人肩。村民沿著當年開采石灰石留下的土路,用劈刀劈開一條小路,引導記者前行100多米后,到了廢址石崖下。“洞就在下面。”穿過兩塊巨石之間的空縫,村民上官用芳指著崖下一處象草叢后,將這叢象草斬斷,洞口豁然出現。記者和村民帶著探照燈進洞。入口是石灰石被開采后留下的溶洞主體切口,踩著濕滑的石頭,幾乎垂直向下。 水杉 洞內多變 蝙蝠“叢生” 進入洞內,踩過散落的亂石,光線逐漸減弱,在明暗交界處。環顧四周,才發現進入一個拱形大廳,四周都是石灰石,最高處約7米,最寬處約4米。 繼續前行,腳下開始抬高,頭頂減低,眼前只有探照燈的束光在前方,周圍漆黑一片,不時傳來蝙蝠發出的唧唧聲。循聲繼續前行三四米,到了一處低矮處,不得不弓著身體,蝙蝠出現了。先是一只攀附在石壁頂部,之后是一群,像一叢叢蘑菇長在石壁上,觸手可及。通過低矮處,聽著頭頂的蝙蝠叫聲,不禁頭皮發麻,加快腳步。 繼續往上爬,過了低矮處,左轉,腳下頓時平整了,又來到一個拱形大廳,高約4米,寬不足3米,但只有3米長。前方就開始近乎垂直的下降,視野范圍內,下方的洞逐漸變窄,有數只受驚嚇的蝙蝠不斷從深處飛出之后折返。看到臺階,記者試圖繼續下行,村民及時勸阻了。據村民介紹,因為石灰石開采,溶洞在下方狹窄處堵塞了,人已無法通過。 拱形大廳 洞內有洞 充滿變化 此次入洞約20米深,沿著原路返回,記者發現不少角落有洞的模樣,但都不深。 村民上官用芳回憶說,在石灰石開采前,他曾沿那條溶洞走過200多米深。當時村里小孩幾乎都曾到洞內玩耍。洞內有活水,通過暗河留到山邊田地,注入村里小溪(因十多年開采石灰石,出口處已不見水)。溶洞里還有許多未知的洞,村民稱為“暗洞”。 上官用芳說,兒時在洞內玩耍,有些小伙伴玩著玩著,突然就“掉下去”了,但總能找到出口。目前溶洞仍在發育,且深處已數年無法進入,溶洞內的“暗洞”到底有多少,仍有待勘探。 龍宮洞曾是當地一個景點。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青水、槐南等地的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前來游玩。 蝙蝠叢 洞外有景 開發有潛力 槐甫村位于青水與槐南交界處,是個古村落,且為革命老區村,旅游資源豐富。“我們一直想開發溶洞為景區,吸引游客前來參觀、游玩。”槐甫村支書上官正壯說,可結合附近的安貞堡、天寶巖等旅游景區,綜合開發龍宮洞,豐富沿線景點。 據甫弼自然村的《上官氏家譜》記載和明崇禎年間古墓道碑推算,明代早期,其先祖從安溪開基甫弼,已繁衍生息600多年,留有龍興堂等古建筑。目前水尾等地保存有古紅豆杉、水杉群落,其中位于洋坑的一棵紅豆杉直徑2.1米,為千年老樹,頑強地挨著石壁生長,令人驚嘆。 第二個大廳 槐甫是老區村,有多處紅色遺跡。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曾經過此地,現保存有興靈宮等紅軍駐扎舊址。1943年,閩贛邊區游擊隊領導人林大蕃曾到此開展革命活動,設立活動點,游擊隊曾到洞內隱蔽。 |
相關閱讀:
- [ 05-26]永安市舉辦女職工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 [ 05-26]永安開展防治碘缺乏病日系列宣傳活動
- [ 05-26]永安:九如紡織一期項目建成投產
- [ 05-26]大手牽小手 洛江永安村留守兒童提前歡樂過端午
- [ 05-26]永安大溪社區舉辦抗戰文化史跡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