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東山村草席 傳承了500多年的手工技藝
2014-10-15 10:05:27吳火招?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林喜梅在收割席草。 “織”入希望—— 開拓市場建草席品牌 林喜梅,40歲,生于東山長于東山,最后又嫁在東山村,從15歲開始學做草席,是村里織草席的好手,更是草席生產和銷售的大戶。 “手工草席牢固舒適,基本可以用10多年,睡習慣的人一年四季都會鋪著睡,冬暖夏涼。以前農村的孩子尿床,只要馬上用干布抹干,完全不會滲漏到床鋪上。”林喜梅說道。 林喜梅在2005年6月與丈夫一起注冊了東山草席的第一個商標“連香草席”,同年,購進草席編織機兩臺,結合手工制作技藝,“機器織的草席更細密,沒有手工的厚實,但效率高,1.5米的草席機器用時40-50分鐘,手工需要兩人同時進行,耗時大概4小時左右。”林喜梅告訴記者。 那一年,她在清流開辦了工廠,2007年年產8000余張草席,產值近30萬元。 “自己編織的草席幾乎已經用機器取代,但是手工草席我也有收,并且批發到外地,銷售市場一直都很好。”林喜梅告訴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后,草席開始賣不動,更多的替代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不但款式新穎美觀,而且功能多樣,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制作東山草席的原料席草收割下來之后,長短分好類后,需要人工用竹片一根一根地剖成兩半,這個人工花費很多,而且是機器取代不了的。”林喜梅說起制作東山草席的“硬傷”,不免有些傷感。 隨著銷量的下滑,想搞合作社的愿望也落空了。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