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官兵救援現場
東南網11月21日訊(通訊員 呂靖中 本網記者 肖曉敏)“90后”,他們早早的離開了父母的庇護,肩負著一身使命,面對隨時可能突發的危險,毅然決然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年輕,他們充滿活力,他們是大家口中最可愛的人,是祖國消防事業未來的希望。近日,記者近距離接觸了尤溪消防大隊的90后消防戰士,了解他們工作、成長地故事。

黃侯新
背井離鄉只為踐行那一份責任和使命
黃侯新,尤溪消防大隊沈城中隊年紀最小的消防員,1996年出生的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父母,從小都是由奶奶和姑姑帶大。但并沒有因為他年紀小和成長經歷就被特殊對待。從去年9月入伍,他至今沒有回家過,每周保持和家里一個電話的聯系頻率。此前,黃侯新對消防的了解微乎其微。一年多的警營生活,不僅讓他漸漸適應這里,更讓他感受到了“消防員”這三個字本身所特有的剛強力量。
突發的火災、群眾溺水、有人跳樓、住戶半夜家中發現蛇、腳卡在下水道里出不來、高速車輛追尾人員被困、老人被反鎖在家里、處理馬蜂窩……每次出警,都會給黃侯新的內心留下或多或少的觸動。黃侯新說,在火場救援時,救人、滅火、疏散群眾都是同步進行的,到處都是濃煙,隨時都有構建物掉落,即便是戰友離自己很近,也根本看不清他們的身影,有種孤立無援的感受。正是這樣的感受,讓他總會以換位的思想去考慮火場中等待救援人的孤獨感受,也因此讓他自己心中增添更深的一層責任感與使命感。

劉堅
喜歡不一樣的刺激
“男兒不當兵,后悔一輩子”,從沒后悔過當初的決定。出警,對于這一群20歲出頭的小伙子們來說似乎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
同樣是90后一族的劉堅,來到消防部隊已經三年了,他是班長,立過三等功。從小就喜歡刺激和新鮮的事物的他,雖是家里的獨生子,但父母卻很支持他。劉堅常說,消防員的職責并不只是救火,可能遇上更多的是社會救助。
劉堅告訴記者,他曾經遇到過群眾為錢自殺的事情,趕到現場后救生氣墊還沒有鋪好,人就跳下來了。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距離死神如此近,此前他很少能體會到生命的脆弱,這次的經歷讓他對死亡有了新的認識,更能體會到生命的珍貴。而隨著參與各種各樣搶險救援的次數增加,看到的危險與遭難中逝去的人,劉堅的心態越來越平復。

徐李強
軍營里的“文青”
不要以為消防戰士的生活只有訓練、出警,在訓練與出警的間隙里,他們會去自學考試,組織籃球賽,關注NBA,會去企業和學校給員工、學生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教他們如何使用滅火器,發生火災時,如何逃生。每逢周末,除了洗衣服、曬被子,他們還會彈琴唱歌,空閑時間里的這些活動,給相對枯燥的警營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樂趣。在訓練與出警的間隙里,90后上等兵徐李強在七八名年齡相仿的消防戰士圍坐的圓圈中,手持一把吉他慷慨激昂地彈唱著歌曲《我相信》,在他的感染下,戰友們不由自主地跟著他的節奏哼唱起來。
徐李強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很喜歡音樂,來到消防部隊后,得到了一展才華的空間。現在在他的帶領下,尤溪消防大隊里掀起了一股強勁的音樂風。近期他和戰友們組建了一個樂隊,正在積極編排樂曲,準備在老兵退伍時好好表現一番。
?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
“說實話,我當時并不太喜歡原來的那份工作,男孩子嘛,從小就有軍營夢,特別想到部隊的大熔爐里鍛造一下自己。”95后的上等兵劉璐奇做了這個大膽的決定。
?2012年9月1日,劉璐奇群穿上軍裝離開河南老家,來到三明消防支隊的新兵連。此前,除了沙縣小吃,劉璐奇對三明的了解微乎其微。初入新兵連,冬天早上6點之前必須起床,從早8點半到下午5點,除了中午吃飯的短暫休息,全是訓練項目。作息不適應,訓練太艱苦不適應……但這從來沒有使他產生放棄的念頭。
劉璐奇清晰記得,2013年的一場高速路上的連環車禍,他和隊友們一次救出2具尸體,這樣的一場救援曾讓他對生命有過深入的思索。劉璐奇說處理那次事故,讓自己好幾天沒睡好覺。雖然救火、搶險救援是消防兵的職業,但他們從愿意不發生這樣的事情。他總是說,“只要沒有傷亡,戰友們一起平安歸隊,我這心里就特別敞亮。”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老兵退伍的時候。面對去留,劉璐奇是這樣說的,當初只是抱著鍛煉一下的心態來到消防部隊,可這兩年的生活讓他真正的認識了消防,愛上了消防。他不愿意離開這個集體,不愿意離開這群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的兄弟。
他們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只身來到另一片陌生的地方,做著一份危險的工作,水槍是他們的武器,云梯是他們的翅膀,他們有險必救,有難必幫,他們的消防工作卻與百姓安危密切相隨。如今,消防員里,90后已經成為主力軍。這些近距離的身影,在不足20歲的年紀奉獻了青春,做著平凡而偉大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