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化縣楊邊村景象
東南網三明1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楊邊村位于寧化縣石壁鎮西部,該村充分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共拆除危舊閑置房215間,新增耕地27.6畝,獲取土地增減掛鉤收益金810萬元,解決了貧困村“無錢做事”的問題。目前,村里建成占地3.2萬平方米的生態旅游公園,鋪設7800平方米的房前屋后水泥路,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客家第一壺”,整個酒壺高3米
走進楊邊村,記者看到,眼前是一排風格統一但又有錯有致的建筑,一條小溪從村前流過,清澈見底。村內建設了“鄉村公園”,不僅有健身場所,還有水車。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家第一壺”,整個酒壺高3米,直徑3.7米,海碗直徑1.7米,坐落在高6.5米、底寬12米、厚6米的假山石上。如果用它盛滿水酒,它可容納水酒18380公斤。
楊邊村是一個貧困村,全村共有5個自然村347戶13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107人。為了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建設缺資金問題 。石壁鎮楊邊村將土地增減掛鉤收益全額返還,全村共拆危舊閑置房215間,新增耕地27.6畝,獲取土地增減掛鉤收益金810萬元。當地政府對貧困村采取特殊傾斜政策,突破原有縣鄉村三級收益50:25:25的比例,以每畝29.3萬元全額返還貧困村用于村莊環境整治,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村“無錢做事”的問題。

村里的環境變整潔
同時,對貧困戶改造建設資金全額補助。全村有31戶貧困戶房屋立面改造和房前屋后的水泥路面硬化資金約64.3萬元由村委會全額補助(非貧困戶只補助70%)。
此外,舊村復墾新增耕地貧困戶優先承包。目前有9戶貧困戶按每畝50元的優惠價承包了27.6畝新增耕地,種植黃姜、黃花菜、油菜、芝麻等經濟作物,村里還免費提供種苗。村莊管理優先聘請貧困戶,全村聘請了3名貧困戶作為休閑公園和村主干道的保潔員,月工資450元。

村里使用的農具
據介紹,這種扶貧方式的優點體現在“三個變”:一是資產變現。就是把“死”資產盤活,通過政策變成活資金。二是環境變美。通過拆除破舊房、豬牛欄、露天廁所,整治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河塘溝渠、生活污水,建成了占地3.2萬㎡的“我是客家人”虎龍生態旅游公園,鋪設了7800 m2的房前屋后的水泥路面,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莊變美了。三是收入變多。一方面35戶貧困戶拆舊補償收入達22萬元,戶均增加6000多元。另一方面9戶貧困戶新增耕地種植經濟作物,每畝可增加收入800多元。

村里的祠堂

寧化客家諺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