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證券化冰封八年重啟 中行招行搶登頭班車
2016-05-20 17:31:03孟凡霞?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戛然而止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正式重啟。昨日,中國銀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雙雙發布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兩期項目發行日均定于5月26日。在經濟增速放緩、銀行飽受壞賬困擾之時,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重啟將能夠拓寬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與融資方式,加快處置效率。 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告顯示,中國銀行發行的“中譽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規模3.01億元;招商銀行發行的“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規模2.33億元。從規模上來看,兩家銀行的首款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均不大,這也與此前業內預期的“小規模試水”相符。 從資產池的配置來看,兩款產品均包括優先檔和次級檔,其中,中譽一期優先檔占比78%,次級檔占比22%;和萃一期優先檔和次級檔比例分別為80.69%和19.31%。 在入池資產上,以中譽一期為例,該產品涉及42個借款人的72筆貸款。借款人分布在山東省共9個地區,涉及批發業、其他金融業、道路運輸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20個行業。根據預期,這批信貸資產回收時間為2015年至2020年,其中2015年12月預計回收占比達到37.22%。另外,雖然設計的貸款資產均為不良資產,但其中大部分貸款在風控結構上都具有保證+抵押。 所謂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就是銀行把不良資產打包,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現金。自我國2005年啟動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發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一共有4單,規模總計100多億元。隨后,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并迅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為防范系統性風險,監管層在2008年叫停了不良資產證券化。 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季上升。截至2015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總計已達到1.27萬億元,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利潤增長率普遍下滑,國有銀行甚至逼近零增長,從利潤計提撥備無疑將更加降低凈利潤規模。如何消化快速增長的不良貸款,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具有擴大銀行處置不良貸款途徑和豐富證券市場品種的雙重作用。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可以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提高流動性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滿足投資者對不同風險等級證券投資的需求。包括不良資產在內的證券化產品本質上實現了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對接,從中長期看有利于推動我國融資結構從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為主轉變。 雖然不良資產證券化已正式重啟,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資產證券化的效用有限,初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規模可能不會很大。此前,國務院批準6家商業銀行500億元的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額度,也表明監管層對該業務重啟的態度比較謹慎。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也曾表示,不應夸大不良資產證券化效果,并強調風險自擔。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市場不成熟、成本較高、定價難等問題,資產證券化這一模式在短期內不會成為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主流模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