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引導學生成立義工服務隊:在奉獻中收獲成長和快樂
2016-06-13 10:07:56李向娟?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做義工不只是單向的付出 樂于為他人奉獻的風尚在校內形成后,三明學院的學生如今不僅僅在校內爭當義工,為在校生服務,而且還紛紛走出校門,把愛心播撒到社會各個角落。校機電學院特色義工服務隊已在校外舉辦過數十場大型義務維修活動;藝術設計學院與白沙街道開展項目合作,組織同學為白沙街道居民義務刻章、義務畫墻畫;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機會為永安貢川鎮的農村青少年、婦女、企業工人提供電子商務培訓服務…… 2015年4月起,三明學院管理學院啟動了“衣舊美麗愛心傳遞”舊衣回收公益活動,幫助完成舊衣收集、分類和搬運的義工多達180人次。廖美琴同學便是舊衣回收活動的發起人和負責人之一。“一件小小的舊衣對多數同學來說,可能只是壓箱底的舊衣,但對于貧困山區的人們卻猶如冬日的暖陽。”來自困難家庭的廖美琴對此有著特別深的感觸。 三星級義工獲得者、2013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魏智濱同學說,從事義工服務后,發現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過去,常常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現在變成很樂意去幫助身邊人,而且深知,做義工不是一時的滿腔熱血,更是一種恒久的堅持和習慣。將來走上社會,我還會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2014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楊彩蓮同學說,她到三明市福利院做過義工,幫助做衛生之余,常常與那里的孩子做互動游戲。“多數孩子身體雖不健全,但是他們卻有著一顆陽光般的心。”一星級義工楊彩蓮同學表示:“正是義工的經歷,讓我學會珍視自己擁有的東西。特別是在為貧弱者的服務中,給了我修心、反省的機會,義工服務是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星級義工、2013級環境設計專業的李偉毅同學迄今已完成義工時長487小時,他說:“在支教的義工崗位上,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怎么進行應急處事,還知曉如何去照顧別人的感受。” “當義工服務成為一種制度、成為一種習慣,它便不只是一項單向付出的行動,往往還能給予參與者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曾經去鄉村學校支教的2013級服裝與服飾設計1班的鐘燕同學感慨地表示,自己付出了時間,卻收獲了友誼。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