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盛瑞——22年教學人生的總結
2016-06-29 10:35:04賴全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嬌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率先垂范勤為天,全力以赴樂無邊。育人管理勇守責,實踐反思探適合。總把學生比親子,嚴父慈師兩相宜。”這貌似一首詩,卻并非詩,而是寧化縣城南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夏盛瑞對自己22年教學人生的總結。 ?“學校就是我的家” ?自1994年走出師范校門后,夏盛瑞輾轉寧化縣安遠、淮土、河龍、石壁、城南等鄉鎮,歷任備課組長、副主任、副校長、黨支部書記,一直扎根教學一線,以校為家。 ?2000年,安遠中心校后溪小學青年教師付貴明騎車不慎摔傷,夏盛瑞主動幫他代課和輔導學生,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看望他,讓他安心養傷。因學校建在小山坡上,宿舍和教學樓相距100多米,落差20多米,需跨越30多級階梯。付貴明傷勢轉好后重返講臺,但行走不便,夏盛瑞便背著付貴明往返宿舍和教學樓之間,每天四趟,經常累得整晚睡不著覺,但夏盛瑞毫無怨言,一背就是一個多月,這深深地感動了全校師生,在當地傳為佳話。 ?2012年,石壁中心學校開展“客家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需布置客家文化展覽室,展出客家先人使用過的器物,讓師生更直觀地接受客家文化教育。作為學校副校長,夏盛瑞主動提出利用周末時間進村入戶,收集“古董”。聽說20多公里外的謝大伯家尚存蓑衣、斗笠及棕繩時,夏盛瑞利用周末時間獨自前往,不料“古董”沒找到,卻被村民家的母狗咬傷,夏盛瑞只好匆匆返回鄉鎮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當有人問夏盛瑞做事緣何如此認真時,“學校就是我的家!”夏盛瑞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讓謝大伯一家大為感動,一周過后,謝大伯特意制作了這些“古董”轉贈給夏老師。 ?“他愛崗敬業,樂于助人,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是師生學習的楷模。”談起同事夏盛瑞,城南中心學校工會負責人張曉梅深有感觸地說。 ?“孩子成才是我最大收獲” ?夏盛瑞關心愛護學生,從不以成績優劣區別對待,總是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孩子。給學生買文具,資助貧困生,背起患病學生上醫院,爬山涉水上門家訪,動員流生返校……繁重的教學之余,夏盛瑞關愛著每一個學生,這樣的感人故事到底有多少,連他自己也說不清。 ?2013年,石壁中心學校五年級男生劉茂生因父母長年外出打工,爺爺奶奶監管不力,導致他極度厭學,整天惹是生非。夏盛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他談心,并添加他為QQ好友,幫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推薦他擔任班級體育委員,選拔他參加縣中小學生運動會,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與體育潛能,他很快變得勤奮好學起來。 ?農村學校寄宿生和留守兒童多,厭學生也多,常有學生輟學或逃學。夏盛瑞主動當起了“愛心爸爸”,關心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手把手地教學生疊被子、折毛巾,把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讓他們與遠在外地的父母進行視頻通話。 2014年的一天深夜,寄宿生張曉朋突發高燒,夏盛瑞聞訊后,背起他就往醫院跑,為他墊付醫藥費,并一直守護在他身旁。返校路上,趴在夏盛瑞汗濕的背上,張曉朋激動地說:“謝謝您,夏老師,您真像我爸!” ?2015年夏,兩名男生溜出校園到周邊的超市偷了幾袋口香糖,被超市的監控錄下。超市老板鬧到學校時,夏盛瑞主動出來調解,一面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一面穩定超市老板情緒,通知學生家長到校處理,積極做好協調工作,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 ?每逢節日,夏盛瑞總會收到學生們寄來的小禮物和充滿童趣的祝福。“每天看著孩子們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孩子成才是我最大收獲。”夏盛瑞說。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多年來,作為學校分管負責人,夏盛瑞每天早上都要先在校園里轉一圈,將情況記入隨身攜帶的本子上,獎罰分明,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夏盛瑞長期從事高年級數學教學,學生作業當天進行全批全改,對學困生做到課間面批。夏盛瑞積極投身學校的教師成長工程,扎實開展教研教改,每學期聽課50節以上,帶頭開設專題講座或上公開課。夏盛瑞博覽群書,上網建立自己的360圖書館,先后收藏3000多篇有關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廣泛閱讀,并在縣級以上刊物發表教學論文10余篇。因教學成績突出,夏盛瑞多次榮獲縣市“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雙高普九”先進個人等稱號。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資格教育別人。”夏盛瑞表示,他將一如既往地扎根教育事業,將愛灑向校園,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注:文中學生均用化名)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