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田高山 聆聽百歲老人陳啟復的故事
2016-07-13 11:22:35林起煌 林元芽?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嬌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百歲老人是個寶,他們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洗禮,見證著歷史走到今天。近日,記者來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屏山鄉和坑村,拜訪百歲老人陳啟復,聆聽他的百歲故事,了解他的長壽秘訣。 ?百歲老人看起來只有80多歲 ?屏山鄉地處大田縣境內最高峰——大仙峰南麓,海拔1100米。是閩中南海拔最高的鄉鎮。和坑,是屏山鄉轄下一個小山村,寧靜而偏遠,方圓幾十公里林木豐茂,泉水潺潺,氣候清新宜人。 ?陳啟復1916年3月16日出生于屏山鄉和坑村。初見陳老,身穿一身土布衣服,腳穿一雙解放鞋,鞋面雖然有補丁但是很整潔。記者怎么也無法把他和“百歲”連接起來,看上去,最多像80多歲的老人。老人家皮膚很好,皺紋不多,飽滿的臉頰上還帶著點點紅暈。隨行的鄉、村干部都說,老人家的氣色真不錯。看見家里來了客人,老人家杵著自制的竹子拐杖,一直招呼著客人喝茶。 ?除了耳朵有點背,陳啟復老人身體硬朗。他思路特別清晰,說起話來聲如洪鐘。與我們交談的過程中,老人一直在用嫻熟的手法掰生姜,這個年齡了還能保持這樣的靈活性,真是讓人驚嘆不已。 ?陳啟復有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去年剛過完百歲大壽,現有后代60多人,五代同堂讓老人備感幸福。 ?年輕時當挑夫養家糊口 ?“老人家是個勤勞人,很能干,前幾年都還看見他下地種菜干活。”和坑村支部書記介紹說。陳啟復老人從小就養成吃苦勤勞的優良作風,以前夏天的時候,天才剛亮,他就起身干農活了,帶好午飯,干到天黑才肯回家休息,村民們一致認可陳啟復老人是村里最勤勞、最樸實的人。 ?由于父親去世的早,陳啟復很小就挑起了養家的重擔。在舊社會,家中窮沒有田地可種,他主要從事挑夫的工作,把山村里的的農產品,比如:兔子,土雞、土鴨、筍干還有木材等,挑到永春、安溪、南安詩山等閩南一帶出售,再從閩南帶回鹽、油等生活必須品供給山區里的鄉親們。所挑擔子一般都在50公斤以上,重則達75公斤。解放前,山區到沿海沒有公路,都是崎嶇的山路,一天最多只能走30公里路,一個來回需要7天時間,這樣下來他一趟可以掙一到兩塊大洋。 ?從18歲那年,一直挑到50來歲,多年下來,陳啟復靠著勤勞,把7個孩子養大成人。 ?心態平和勤勞簡樸 ?“現在老人家還可以給我幫一點忙,看孩子、燒火,和一些簡單的活他可以做。但是想到他年紀大了,我們一般不讓他做,盡量讓他多休息。”兒子陳其矛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他說,父親能活到這么大年紀,很難得,作為后輩,要盡量對他好一點。 ?2010年,陳啟復還步行到屏山去“趕墟”。陳其矛說:“現在畢竟年紀大了,這幾年都沒出山了,他有時也走到公路上去看看,但都走得不遠。”。他介紹說,父親一生粗茶淡飯,所吃的食物基本上都是自己地里種的,有什么吃什么,從不講究。唯一不同的是,老人不太喜歡吃肉,吃得最多的,就是自家地里種的番薯和青菜。目前老人稀飯一餐可以吃一大碗,米飯一餐半碗就夠。“老爺子的飲食還可以,愛吃自家種的蔬菜,農村條件有限,我們平常也沒給他開小伙食,都是跟我們一樣吃,我每餐盡量把飯菜做得軟一些。”兒媳婦說。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老人一直沒生過大病,但小感冒常有。每天生活很規律,早上6點前起床,晚上8點左右睡覺。老人說自己基本上不喝酒,屏山的茶香,水甜,老人一直都有喝茶的習慣,特別是自家自己炒的茶葉。 ?陳啟復的一生歷經了新舊社會不同的時代,遭受了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生離死別。不管生活如何變遷,他始終保持著平靜的心境與平和的心態,粗茶淡飯,清心寡欲,還有他生活在良好生態環境,這或許就是他得以長命百歲的內因與外因。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