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相融合顯成效
2016-07-21 10:07:25王華耀?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嬌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建寧縣均口鎮隆下村黨支部,是一個特別能戰斗的團隊,2014年獲得市級優秀基層黨組織稱號,2016年獲評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2年6月16日,建寧縣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災害襲擊,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習近平同志,深入隆下村指導抗洪救災工作,在這里作出了重要指示:“一手抓生產自救,一手抓扶貧幫困。” ?近年來,隆下村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積極踐行“兩學一做”,取得了明顯成效。到2015年底,全村累計減貧23戶97人,貧困人口下降了70%。2016年,經過摸底核實,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0戶40人,其中低保貧困戶17戶38人(因病13戶29人、因殘4戶9人),一般貧困戶3戶,10人。 ?筑“堡壘”,建強扶貧攻堅“核心” ?上月29日,隆下村李某、陳某兩家人因毛竹山權屬問題引發糾紛,在毛竹山上大打出手,矛盾愈演愈烈。村里的“平安中心戶長”、老黨員黃爵高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上報村里并趕往毛竹山。一到現場,黃爵高就勸說雙方停止爭吵、打架,村里其他支委也趕到現場,當場明確了雙方的竹山界線,得到雙方認可。當雙方親戚、朋友趕到毛竹山上時,這起糾紛已經妥善化解了。 ?“家和才能業興,穩定就是基礎。”村支書鄒財安說,無論是在經濟發展、綜治維穩還是扶貧攻堅,一定要發揮黨支部的堡壘作用。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隆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一線指揮部”作用,真正成為精準扶貧的攻堅堡壘,切實打好、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隆下村黨支部按照全鎮扶貧開發攻堅誓師大會要求,認領脫貧攻堅責任書,制定“作戰圖”“進度表”,對村財增收計劃、貧困戶脫貧對策等內容進行明確,做到精準扶貧工作路徑清、基礎實,確保項目、資金、幫扶力量等精準到村到戶。 ?依托“黨員110”服務隊,整合掛村領導、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黨員干部力量,組建隆下村扶貧工作隊,與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先后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120余件,爭取各類幫扶資金1500余萬元。 ?針對扶貧工作幫扶資金量大,群眾關注度高的特點,對涉及的幫扶對象、資金、項目等方面信息定期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 ?做“先鋒”,當好扶貧攻堅“旗手” ?進入盛夏,日頭炎熱,但在一片片吊瓜地里,卻是綠蔭叢叢,十分清涼。 ?2013年,隆下村村民林儒光通過收看黨員遠程教育節目,對種植吊瓜產生意向,村黨支部及時幫助他引進特色吊瓜種植項目,注冊成立錦瑞吊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在全縣各個鄉鎮建立了3000多畝的種植基地。 ?在精準扶貧上,村黨支部同公司負責人商量,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優先租賃貧困農戶土地和雇用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優惠提供吊瓜種苗、賒欠生產資料給貧困戶;在種植過程中,為種植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采取訂單模式收購,每斤吊瓜保底收購價16元以上,收成后,再與貧困戶結清,減輕貧困戶資金壓力,年可幫助貧困戶增收1萬元以上。 ?此外,還鼓勵興農食用菌合作社、誠信家庭農場等重點企業,通過土地流轉、雇工、加入合作社等方式帶動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同時,進一步整合、盤活村集體資產,實施村財增收工程,2016年村財收入可達15萬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正是靠著這樣的帶頭“先鋒”,隆下村黨支部在思想上先行一步,發展上先干一步,做群眾脫貧致富的“旗手”。 ?在思想上作引領。積極向貧困群眾宣傳黨和政府有關扶貧的政策措施,在思想上充分激發困難群眾的致富愿望,鼓勵群眾依靠惠民政策和富民產業,自力更生、科學致富。 ?在發展上作示范。充分發揮隆下村生態資源優勢和傳統優勢,注重發展“蓮業、制種、吊瓜、苗木、煙葉、食用菌、紫薯”等七大特色產業,根據貧困戶產業類型、規模等,在貸款、貼息、種苗補助、綜合獎補等方面制定幫扶措施。大力推行多種“傳幫帶”模式,帶領貧困戶抱團發展,整體脫貧。 ?闖“路子”,創新扶貧攻堅“方法” ?隆下村現有13戶貧困戶、共36人。這些貧困戶都是因病、因殘致貧。今年初,上級下撥隆下村的扶貧專項基金共100萬元。 ?如何讓這筆資金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呢? ?村黨支部通過創新“量化折股”新型扶貧模式。利用資金入股合作社,在年終經營結算后盈余部分進行分紅,其中6成利潤用于貧困戶分紅,4成作為村財收入,用于發展本村公共事業。 ?村書記鄒財安說:“村里經過充分考查論證,非常慎重地把其中的50萬元投到本村的興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入股。考慮到資金的安全使用,把另外的50萬元,投到鄰村黃嶺村的元盛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入股。” ?這筆資金作為股金入股,如果合作社贏利,則村財領取紅利,如果合作社虧損,則必須按當年銀行最低貸款支付利息。鄒財安算了算,哪怕就按最低收益計算,今年村財增收就可以達到3.1萬元,而被兩個合作社吸收進去的13戶貧困戶,最低每人也可獲得1305元的紅利。 ?這是隆下村黨支部探索“1+N”精準扶貧工作法(“1”是指精準扶貧工作;“N”為探索多種產業帶動、多種社會力量幫扶、多種政策扶持的精準扶貧措施),獲得的成效之一。 ?除此之外,隆下村突出農業產業資源優勢,壯大蓮子、制種這兩項主導產業,培育食用菌、吊瓜等特色產業。注重完善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脫貧聯動機制,對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新型經營主體在項目、資金上重點扶持,累計帶動貧困戶16戶34人,占貧困人口的85%。 ?同時,積極對接國定貧困戶和省定貧困戶造福工程政策支持,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幫助偏僻自然小組、地災隱患點、生態保護區內需要搬遷的貧困戶做好集中安置點選址、平整土地、手續報批等工作,確保貧困戶搬得出、住得下、穩得住,實現挪出“窮窩”斬斷“窮根”。 ?對無法通過開發扶貧的低保戶實行兜底幫扶,目前40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可免費享受人身、財產、疾病保險。對貧困戶根據脫貧需求,隆下村選送至縣農業、人社、婦聯等部門進行培訓。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