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紅色文化:毛委員結下的建蓮緣
2016-08-03 10:13:39陳曉星?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嬌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徐子林指著西門蓮塘講述毛委員朱德總司令挖蓮塘的故事。 ?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蓮子種植歷史已有上千年。建蓮是歷代皇家貢品,其中又以西門蓮最為有名。據清乾隆《建寧縣志》記載:“西門外池-百口種蓮,蓮子歲產千斤,為吾國第一。” ?在建寧,賞荷花,吃蓮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誰又會想到,這么一顆小小的蓮子,在85年前,竟然結下與紅軍有關的佳話,至今還在蓮鄉大地廣為流傳。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珍藏的建蓮收條。 ?百口蓮塘傳佳話 ?時間回撥到1931年。 ?1931年,工農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總部機關進駐建寧縣城。有一天,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總前委書記毛澤東到建寧西門視察,看到被國民黨軍隊挖工事時毀壞的蓮塘,心痛不已,指示部隊派戰士幫助群眾清理蓮塘里的泥沙。 ?第二天,毛委員和朱德總司令又路過西門,看到戰士們和群眾正揮汗如雨地清理蓮塘,他們也脫下外衣,和大家一起干了起來。他們一邊干活,一邊向蓮農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老百姓反映,國民黨害苦了他們,現在紅軍來了,窮人翻了身,要過上好日子啦。他們還告訴毛委員:“這里原有100口蓮塘,可數了好幾次只有99口,真怪啊!” ?毛委員說:“不怪,那一口肯定是給國民黨的軍隊毀了,我們就再把它挖出來,就是100口!”大家一起動手,不到半天工夫,一口蓮塘就挖好了。 ?講起這個故事時,紀念園的講解員林曉春帶著我們往里走,指著前面大型雕塑“紅軍頌”的一個場景說,這組銅雕,就是表現當年紅軍戰士幫助群眾清理蓮塘的情景。 ?站在蓮塘前,微風拂來,荷葉翻飛,一朵朵荷花已含苞待放。 ?紅軍撤出建寧后,當地百姓思念紅軍、想念毛委員時,“百口蓮塘吐清香”這句話就成了傳遞紅軍消息、鼓舞群眾斗志的暗號。 ?后來西門的蓮花開得特別旺,風一吹,百口蓮塘吐清香,蓮子也大豐收。人們說這豐收的蓮子是紅軍帶來的,于是,稱西門的蓮子為“紅軍蓮”。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紅軍幫助群眾清理蓮塘的雕塑。 ?蓮子進京送主席 ?在建寧縣的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內,收藏著一張珍貴的收條。 ?這是一張中國共產黨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用箋,由于年代久遠,信箋已有些泛黃,文字有些模糊,但內容依然可辨:“建寧縣溪口人民公社城關大隊全體社員同志:你們請肖瑞蘭同志送給毛主席的信和建西伏蓮一盒都收到了。感謝你們的盛意。此據,并致,敬禮。”落款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時間為:“一九五九年十月十日。” ?據紀念館館長曹建新介紹,這張收條是上世紀70年代從一位叫肖瑞蘭的干部手里征集到的,現在是紀念館里重要的紅色文物。 ?收條里提到的肖瑞蘭老人已經去世,我們找到了他的家人。 ?“那年9月中旬,他和我說縣里派他去北京參加國慶典禮,還要帶禮物送給毛主席。”黃端宜老人是肖瑞蘭的老伴,今年已經89歲了,但身體健碩,頭腦清晰,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 ?“你有什么資格送禮物啊?再說了,你又能拿出什么禮物送給毛主席啊。”當時,黃端宜老人開玩笑地問肖瑞蘭。肖瑞蘭卻說:“我可是代表全縣人民去的,禮物嘛,我們早有準備。不過,對你保密。” ?當黃端宜還在猜測是什么禮物時,城關大隊的干部們卻早已經忙碌起來。當時,徐子林是大隊的民兵營長,親身經歷了給毛主席挑選禮物這件事。 ?“毛主席在西門挖過蓮塘,送上一點蓮子,也算是勞動所得,更代表大伙兒的一點心意。”徐子林說,聽說蓮子是送給毛主席,社員們都很激動。 ?西門蓮中又以三伏天采摘的伏蓮最好。西門小隊的社員干部們組織幾名社員,把當年采收的伏蓮搬出來,顆粒飽滿、色如凝脂的西門蓮被一粒粒挑選出來,一共挑選了十斤,包裝成禮盒。 ?出發前一晚,肖瑞蘭激動得輾轉反側,黃端宜也一夜沒睡好。天剛亮,肖瑞蘭提著行李出發了,說是行李,其實也就是幾件換洗的衣服。肖瑞蘭家里孩子多,并不富裕,出席國慶典禮的衣服,就是一件八成新的列寧裝。 ?大約一周后,肖瑞蘭回到建寧。 ?“蓮子送給毛主席了?”一進門,黃端宜急切地問。“當然送了,這兒還有收條呢。”肖瑞蘭拿出一張紙,一字一句地讀給黃端宜聽,還把自己在北京天安門前的照片拿給孩子們看。 ?回家第二天,肖瑞蘭就被請到縣里的擴大干部會議上匯報進京情況。徐子林當時就坐在臺下。 ?“會議是在縣里的工人體育館開的,全縣大隊干部都來了,黑壓壓的一大片,好幾百人。肖瑞蘭講到北京的情況,講了一兩個小時,整個會場一點聲音也沒有,大家都豎起耳朵,聽得非常認真,生怕錯過一句話。”回去后,徐子林把肖瑞蘭在北京的經歷,傳達給了西門小隊的社員們,一直講到大半夜,大伙都不肯散去。 ?“當時爸爸帶回來不少東西,有幾樣我印象深刻,到現在也忘不了。”肖瑞蘭的兒子肖金芳說,他記得有一張對折的請柬,水紅色的紙,上面內容大致是:X月X日請肖瑞蘭同志吃飯,地點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X號桌,中央辦公廳。此外,還有一張紅布條,印著“人民代表”字樣,國慶當天,肖瑞蘭胸前就掛著這張紅布條,走上了國慶觀禮臺。 ?肖金芳還記得,當時父親對他說,在觀禮臺上,來自福建的代表坐在第一排,聽說是毛主席特意安排的,毛主席說,福建是前線,就安排代表們坐第一排吧。 ?上世紀70年代,收條被建寧縣革命紀念館收藏,保留至今。但其他物品,卻在后來的舊房改造中遺失了。 ?西門蓮塘再放異彩 ?今年80歲的徐子林,從小在西門長大,每天早晚,他都要到西門附近走一圈,看一看所剩不多的西門蓮塘。“你看,這些剩下的蓮田正在修復。”徐子林指著眼前正在建設的西門蓮塘說,當時西門有100口蓮塘,他家門前就是蓮塘,從路口一直可到山腳下。 ?如今,縣里把西門蓮原生境保護建設項目作為今年的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700萬元,打造以西門蓮文化為核心的原生境保護項目,形成“一帶(蓮塘觀光慢憩帶)三區入口綜合服務區、西門貢蓮游賞區、古寺花嶺休閑區)”的景觀結構,做靚入口空間、景觀蓮塘和休憩后山。 ?采訪中,說起將要重放異彩的西門蓮塘,徐子林老人樂得合不攏嘴。他說,蓮塘保護好了,再鋪設防腐木棧道,游客們來了,可走進蓮塘中拍照留念。 ?“現在,蓮子對于建寧人來說,那可是掙錢的‘寶貝’。”徐子林說,解放初期,建寧西門蓮的畝產只有三四十斤,如今已經提高到一百五六十斤,有的蓮田產量可達200斤;從面積上來說,解放初期,全縣只有280多畝,如今已經擴大到5萬余畝。 ?烈日下,徐子林老人帶著我們繼續往前走,指著前面的山頭說:“你看,那里還將建設紅色文化區,要把紅軍山炮連舊址、九人合影銅像、青云閣、紅三軍團司令部舊址等全部搬到這里來。” ?“過不了多久,這里將會變得熱鬧起來。”徐子林說,到時候來這的游客不僅可以賞荷,了解建蓮文化,還可以享用一頓豐盛的“紅色文化大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