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金(右)用心關愛著身邊的老人。
“我的3個孩子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陪我,在這里多虧了薛大姐照顧,每天過得很充實。”7月27日,記者來到梅列區洋口仔的蘆橋養老院,張阿姨對薛大姐贊不絕口。
“薛大姐”,名叫薛金,1925年出生,今年92歲,育有3兒3女,莆田市仙游縣人,1958年跟隨支援建設山區的浪潮,從仙游到三明工作,1962年入黨,1983年她從市公安局退休。雖然已是耄耋老人,這位老黨員依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薛金是養老院的“才女”,這是她做的中國結。
熱心助人的“活雷鋒”
養老院里的老人大多年事已高,腿腳不便,這些“弟弟妹妹”有什么困難,薛大姐都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在養老院里,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薛大姐幫忙,因為大家知道她有一副熱心腸。”張阿姨說。有一天,薛金在房間里繡十字繡,有位阿姨匆匆趕來,告訴她,住在隔壁的奚阿姨和唐阿姨吵起來了,還大打出手。薛金趕忙去勸解。
原來,奚阿姨和唐阿姨同住一個屋,奚阿姨患有老年癡呆癥,有些偏執和自閉,經常偷吃唐阿姨親朋好友送來的糕點,這次“犯案”被唐阿姨逮個正著,可她不但不承認,還指著唐阿姨的鼻子大吵大鬧,唐阿姨只能委屈地在一旁抹眼淚。薛大姐了解情況后,先穩定了雙方的情緒,安撫了唐阿姨,接著打電話給奚阿姨家人,請他們來協助解決。
雖然這件事圓滿解決了,但是對奚阿姨,薛金一直放心不下。她側面打聽得知奚阿姨不僅喜歡“偷”東西吃,還有好動的毛病,她每天喜歡繞著整棟養老院到處走,根本停不下來,家人看著十分擔心。了解了奚阿姨的情況后,薛金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
后來,為了讓奚阿姨靜下心,薛金開始教奚阿姨刺繡、做手工,分散她的注意力,知道她腿腳不方便,幫她打飯,協助護工喂飯給她吃。奚阿姨病情越發嚴重,隨處大小便,薛大姐還要給她“善后”。直到奚阿姨有了專門的護工全天候看護,薛金這才放心。
80多歲的老翁中風,手一直發抖,吃飯端碗有困難,薛大姐就當了“打飯工”,將熱乎乎的飯菜送到他面前;85歲的張奶奶,雙腳骨質增生走路不便,薛大姐悉心照顧,上樓下樓小心翼翼攙扶著……在養老院里,在大家的眼里,薛金就是一位“活雷鋒”,她用心關愛著這里的每一個“家人”。
服務大家的“志愿者”
回憶起老伴,薛金的眼角閃著淚光。她告訴記者,老伴長年患有糖尿病,10年前去世了,“因為照顧老伴,我學會了打胰島素,現在竟然可以用這項技能幫助別人。”一聊起幫助大伙的事,她臉上的陰霾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養老院里,80多歲的歐阿姨和70多歲的陳阿姨都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島素,前兩年養老院因為條件有限,沒有醫生為她們打針。薛金知道情況后,當起“志愿者”,主動將這項任務攬在身上,每天按時給她們打針。為了保持藥效,胰島素需要儲藏在25℃以下溫度,薛金還搬來自己家的冰柜。
陳阿姨育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去世,兒子長年在國外,只有外孫女偶爾前來探望。她不僅患有糖尿病,還有老年癡呆癥,薛金除了負責給她打針,偶爾還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直到去年,養老院從三鋼醫院調來一名護士,打針的任務終于有人接手了,但薛金很快發現了新問題。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島素,藥是不能停的,萬一血糖高了沒控制住,很可能危及生命。”薛金說。一天,她和護士聊天,知道護士家住城關,平時工作很忙,周末要帶孩子,還要大老遠趕過來打針不容易。體諒到護士的難處,薛金自告奮勇提出,周末還是由她來繼續給兩位糖尿病老人打針。每天各兩次,她一直堅持到現在。
住在養老院就是不希望給孩子們增加負擔,我在這里過得很好,能幫大家就幫一點,我又不吃虧。”薛金呵呵笑著,“有人勸我,不要隨便給人打針,萬一出什么狀況,你要負責任的,但只要認真做事,能夠幫到她們,我很開心。”
老年朋友的“私人教練”
“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做做手工,繡十字繡,如果有人感興趣,我就邀請他們一起加入。”薛金說完,領著記者去參觀了她制作的一些作品,在她的房間里,擺放了各式的手工作品如小馬、小龍、福娃等,還有掛畫、時鐘等十字繡。
“薛大姐耳聰目明,我們都不如她,平時大家空閑的時候,她總是熱情地邀請我們跟她一起做手工,也很耐心教我們,有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豐富了很多。”張阿姨說,自己是將樂人,因為孩子都不在身邊,所以住進了養老院,很高興薛大姐能和她做鄰居。
書法、健身操、插花、串珠、十字繡……薛大姐心靈手巧,是養老院里大家公認的“才女”。幾年來,薛金安排集中唱歌、自費準備詞譜,不僅想方設法增添老人們的文化娛樂活動,還十分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鼓勵大家跳健身操,自己則當起了健身場上的“教練”。
2013年,薛金榮獲福建省第八屆老齡委、老體協頒發的“健康老人”獎項。親朋好友說她年事已高,不要多管閑事,自己年紀大了更要注意休息。可薛金說:“健康的身體對老年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大家過得開心、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因為在這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