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山川回族村:昔日礦區今成花園
2016-08-23 10:48:40林生鐘 丁長池?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山川回族村,位于大田縣“銀頂格——川石”礦區,是該縣兩個少數民族村之一。村子不大,人口598人,其中回民占了57%。史載:村中宋代開始采礦,明清時期的鐵礦石水路運輸銷售到福州。采礦、選礦和冶煉鑄造,在本世紀初達到輝煌的巔峰,土地面積只有7189畝的村莊,入住企業有23家,礦區水土流失被省里掛牌。2013年,村里關閉了礦山進行生態環境治理,砌水溝、筑攔渣壩、植草種樹,昔日臟亂的礦區如今山清水秀,變成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廢棄的礦山,如今正在治理中。 ◣曾幾何:山川沒落 和大地上的許多村莊一樣,曾幾何時,山川回族村,在這方美麗的土地上,五色花開滿了山崗,小草的嫩葉沿著激流奔走的方向狂長,田野里流淌著綠色的風光,蜂蝶忙碌的身影以及鳥雀飛過樹梢留下優美的弧線,都如歌如畫般在人們眼前展現。 千百年來,小山村如同辛棄疾《鷓鴣天》里描繪的一樣:“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種蠶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這里,雞鳴犬吠,水美魚肥。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 哪怕是在成片的森林被砍伐燒炭的大煉鋼鐵時代,山村仍如詩歌里描述的那樣,四處青山碧水,地頭的牛羊歡快地嬉戲,莊稼布滿了屋后房前。 這種景象到了上世紀末戛然而止。隨著現代化的大批采礦企業攜帶的大型機械進駐,有限的土地開始被侵占。 元宵上燈。 山川是大田縣的鐵礦主產地,據專家考證,這里在宋代已經開礦,明清時期的鐵礦石通過水運,銷售到了福州等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銀丁坂銀礦遺址,就在離村不遠的山谷里,那里豐富的文化遺存,是目前研究古代福建工業、礦業、制銀業,難得的考古實物資料。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有鐵、硫、鉛、鋅、銀、銅多種,還有石灰石、瓷土、稀土,儲量大、品質好、分布集中。過去,人們采礦只靠人工掏,或者用鋤頭挖和鐵錘砸,地表植被沒有破壞。 隨著大批采礦企業的進駐,山峰被推平了,植被遭到破壞,野生動物也不見了蹤跡??諝庵谐涑庵y聞的氣味和粉塵,棄土廢渣直接填入河道,有害的污水流進了農田。莊稼成片成片地死去,綠色在被蠶食。每逢春夏季節暴雨來臨,濃泥漿夾裹著石塊涌向低處,下游的河道瞬間變成了“黃河”,一些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河”。 寶藏帶給部分人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對生態環境毀滅性的破壞。土地產出抵不上投入,種植面積逐年萎縮,耕地逐漸荒廢。賺到錢的人們逃離村莊,去城市里過日子。更多淳樸和無辜的村民,只能背井離鄉去謀生路。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