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紅色土地上的駐村書記 帶動百姓脫貧致富
2016-09-07 20:25:18肖曉敏 王澤方 蘇曉春?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盧金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桂花生態科技園 東南網三明9月7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實習生 王澤方 蘇曉春)清流縣林畬鄉石下村是閩西革命老區村,136戶人口,600多人口,80%的人口在當地就業。2013年前由于連續三年沒有村財收入,人均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被確定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和貧困空殼村。 2014年4月彭勝駐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立足抓黨建強班子,團結村干部和村民,盤活資源,聯動企業,3年時間爭取到1000多萬元項目資金。不斷進行新農村建設,從道路硬化、淤泥清理、農田設施等方面完善建設,務實推動農業增收、農民增收、村財增收。據統計,2015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6062元,較駐村前2013年的9820元增長64%;2015年村財收入約10萬元,較駐村前2013年的6632元增長15倍。 龍泉魚莊 彭勝說,“第一書記”代表著責任和擔當,只有融入群眾接地氣,真抓實干求發展,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3年來,彭勝扎根在石下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貧困村民擺脫困境。推進產業、電商基金三項扶貧工作模式,完善定點幫扶長效機制,全村共減少貧困戶36戶,160人。2016年,截止目前,該村有11戶貧困戶,42人。 ? 龍泉魚莊航拍實景圖 村里逐步發展形成了“三園一莊”(萬畝生態茶園、千畝桂花文化園、百畝蘭花精品園和龍泉魚莊)的產業格局,并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花卉、苗木、茶葉近10000畝。目前,已經解決全村勞動就業60多人,村民一年工資收入就達近百萬元。 石下村與閩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創辦了扶貧輪訓基地。黃東升一家是該村的貧困戶,他今年5月份在10畝的實驗基地上分配到一畝多地,進行實踐,學習種植,公司免費提供大棚、種苗、技術、農資等服務,花卉售賣后的利潤歸貧困戶所有,黃東升大概一年能獲得1萬多的收入,該模式既解決了貧困戶創業無技術、無資金的問題,又彌補了企業用工缺口問題。 “無勞動力、無資金、無技術的‘三無’貧困戶,政府鼓勵他們從事土雞、土鴨飼養和農家蔬菜種植等無需大量資金和技術的行業。產品可以通過石下村電子商務中心進行統一收購和銷售,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扶貧工作模式。”彭勝說到。 石下村借力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了花卉、苗木、茶園觀光等產業觀光園,目前,正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著力將旅游產業打造成全縣的支柱產業和帶領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明星產業。 2016年底,清流還將聯合北京圓明園舉辦 “圓明重光”展,巡展期間將開展“華禧百件官窯瓷器展”、“海西蘇區曬寶大會”、“桂園真賞藏真文化沙龍”、“獨占鰲頭—魁星文化研討會”等系列文化活動。市民在清流將近距離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該活動將給清流帶來良好的旅游資源、中心文化的展示機會,“圓明重光”也必將光耀紅色蘇區。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