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媒體看建寧 感受蓮文化魅力和紅色歷史
2016-09-08 21:44:32?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盧金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采訪團參觀修竹荷苑 東南網三明9月8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實習生 王澤方 蘇曉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廈門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青年新聞人,重走長征路”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今日來到三明市建寧縣。建寧曾是紅軍第二次反圍剿的決勝地,保有留大量紅軍時期的珍貴遺跡。建寧還被譽為“中國建蓮之鄉”,種植建蓮5萬多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并且建寧縣大力支持發展電子商務,帶領全縣跟上時代潮流,走上致富之路。 蓮文化的發展 建寧縣有3000多年的建蓮種植歷史,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大量種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主席在建寧西門同百姓一起挖蓮塘,并且鼓勵村民繼續種植建蓮。此后建寧縣更加重視建蓮種植,蓮產業的發展對當地扶貧和致富有重要意義。 建寧縣宣傳部副部長陳克明表示,建蓮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并且可以發展產品深加工,例如制成蓮藕粉、速凍干蓮、練蓮子飲料等產品,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所以大力鼓勵村民發展建蓮產業,給予貧困戶優惠措施來種植建蓮。 均口鎮修竹村千畝荷塘 各大媒體記者參觀完修竹荷苑和蓮文化展示館后,對蓮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廈門日報的記者廖閩瑋說:“建寧縣的建蓮文化值得傳承,因為建蓮也意味著‘廉潔’,公正不貪、清白無污,與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倡廉潔防腐相一致,這種精神值得傳揚。” 東南快報的記者劉寶英說到,毛主席當年幫助百姓挖蓮塘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希望當年主席挖過的那口蓮塘加緊修筑,也建成為紅色地標,將主席當年為百姓著想的精神傳承下去。 福建新聞廣播王曉瑩大贊建寧的荷花產業、文化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她說,修竹荷苑對荷花的內涵進行了深刻地挖掘,將古代詩詞和現代的廉政相結合,對于年輕人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