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團參觀修竹荷苑
東南網三明9月8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實習生 王澤方 蘇曉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廈門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青年新聞人,重走長征路”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今日來到三明市建寧縣。建寧曾是紅軍第二次反圍剿的決勝地,保有留大量紅軍時期的珍貴遺跡。建寧還被譽為“中國建蓮之鄉”,種植建蓮5萬多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并且建寧縣大力支持發展電子商務,帶領全縣跟上時代潮流,走上致富之路。
蓮文化的發展
建寧縣有3000多年的建蓮種植歷史,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大量種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主席在建寧西門同百姓一起挖蓮塘,并且鼓勵村民繼續種植建蓮。此后建寧縣更加重視建蓮種植,蓮產業的發展對當地扶貧和致富有重要意義。
建寧縣宣傳部副部長陳克明表示,建蓮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并且可以發展產品深加工,例如制成蓮藕粉、速凍干蓮、練蓮子飲料等產品,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所以大力鼓勵村民發展建蓮產業,給予貧困戶優惠措施來種植建蓮。

均口鎮修竹村千畝荷塘
各大媒體記者參觀完修竹荷苑和蓮文化展示館后,對蓮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廈門日報的記者廖閩瑋說:“建寧縣的建蓮文化值得傳承,因為建蓮也意味著‘廉潔’,公正不貪、清白無污,與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倡廉潔防腐相一致,這種精神值得傳揚。”
東南快報的記者劉寶英說到,毛主席當年幫助百姓挖蓮塘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希望當年主席挖過的那口蓮塘加緊修筑,也建成為紅色地標,將主席當年為百姓著想的精神傳承下去。
福建新聞廣播王曉瑩大贊建寧的荷花產業、文化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她說,修竹荷苑對荷花的內涵進行了深刻地挖掘,將古代詩詞和現代的廉政相結合,對于年輕人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建寧縣商務局副局長代文明向采訪團介紹建寧電子商務發展
建寧電子商務的興起
跟隨時代潮流,建寧縣著重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促進產業現代化發展。建寧電子商務產業園注重搭建平臺,給予電商優惠政策,企業入駐資金前兩年免費,后三年減半,吸引來大量電商公司。
“清新建寧”系列文創產品個性化的包裝吸引了眾多記者。建寧縣商務局副局長代文明介紹到,“清新建寧”從2016年10月開始由建寧縣電商協會授權給一個公司進行打造。

參觀建寧電子商務產業園
代文明告訴記者:“我們不僅發布大量政策引入電商,還大力發展物流、美工等相關產業,資源整合,強化服務。最初村民們都是用塑料袋包裝農產品,后來發展為用簡易的牛皮紙包裝,而在現在的第三階段,大量企業采用文創包裝,使商品銷售的附加值大幅度增長。”
福州電視臺記者關注于建寧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副局長代文明結束采訪時表示,去年全縣電子商務的交易額達5億多元,今年截止目前,交易額就已達到8億元,2017年計劃這個數字將達12億元。

參觀反圍剿紀念館
建寧反圍剿紀念館傳承紅色文化
建寧縣是紅軍第一次反“圍剿”籌糧籌款地、第二次反“圍剿”完勝之地,第三次反“圍剿”的決策地,第四次反“圍剿”的指揮中心和第五次反“圍剿”的重要戰場。
在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內,留有紅軍當年挖的水井,“當年紅軍堅決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紅軍在建寧的43天時間,就是喝著這口井的水。

參觀反圍剿紀念館
當廈門衛視的記者問到紀念館前的一口蓮塘時,講解員朱女士說到:“在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勝利的第二天,紅軍幫助農民清理這口蓮塘,恰巧湊齊建寧縣的第一百口蓮塘,留下了‘百口蓮塘吐清香’的佳話。”
??? 海峽教育報的黃碩思告訴記者:“他這一天時間走訪了修竹荷苑,參觀了反“圍剿”紀念館,感受了電子商務產業園,深入了解長征歷史,近距離感悟長征精神,體會老區的變化,曾經書本中枯燥的知識,變得如此有溫度。”

紅軍井

感受紅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