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老兵郭立言
東南網三明9月13日訊(通訊員 董觀生)“我的班有27個戰友,那場戰斗結束,僅剩下了2人……”96歲的搞戰老兵郭立言用顫抖的聲音說著解放新鄉的那場戰役。
郭立言,山東省濱州市人,1920年出生,1945年入伍,現作為抗戰離休干部在家休養,是二等甲級殘疾軍人。郭老入伍后在華東野戰軍十縱隊82師6團突擊營機槍排,曾參加了孟良崮戰役、解放上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斗,從山東一路打到福建,現定居將樂。

60多歲的兒子牽著90多歲的父親回家
27人只剩了2人
記者在龍池社區的老人活動中心見到了郭老,他正在與幾位老人一起聊著天,60多歲的兒子陪在身邊,聽說了我們的來意便邀請我們坐下。
郭老摸了摸眼角,說著那場戰斗:“解放新鄉時,我在機槍班擔任班長,班里有27位戰友。新鄉城分東南西北四面城門,我們班負責攻打西關,新鄉城外圍有條護城河,護城河旁有一排的棗樹,剛開始我們利用棗樹作為掩體向內攻擊,但敵人火力太猛,只能再找掩體。”
老人休息了一會兒繼續說:“全班士兵只好轉移到護城河旁的一個土壘作坊中,作為火力加強班協助攻城部隊攻城,可就在那瞬間,敵人的一個炮彈就落在作坊內,‘轟’一聲,整個作坊坍塌了,25個戰友全被壓在了里面,只有我和另一個戰友跑了出來,27人只剩了2人……”
說完這個故事時,老人有些哽咽。擔心老人太激動,便岔開了話題。

社區工作人員為郭老測量血壓
七粒彈片留在眼里
1948年,濟南戰役打響,郭老編入突擊班。郭老回憶著:“當時部隊已經攻下城樓,作為突擊班,在巷戰中就沖在了最前面,敵人很狡猾,他們守巷時經常冒冷槍,打伏擊;在其中一個巷里,敵人用門堵住了去路,班里的一個戰友匍匐著用手榴彈炸開了門牌,敵人邊打邊撤。”
“我帶領著突擊班繼續前進,剛進門樓,敵人的一個手榴彈從遠處扔來,沒來得及躲,炸彈就在身邊炸開;當時,頭上出了很多的血,左眼被炸傷,現在還有7粒小彈片留在這只眼睛里。”郭老指著已經完全失明的眼睛說。
后來,郭老被轉移到后方的野戰部隊接受治療,由于左眼失明,轉至建寧縣公安縱隊當任隊長,輾轉后調任將樂,現定居將樂龍池社區休養。
郭老的兒子已經60多歲了,一直陪在老人的身邊。采訪時,老人很多話都由兒子代為“翻譯”,兒子說:“原來經常聽他講戰斗故事,深知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他們這代人為新中國奉獻了太多太多。”
為了不長時間的打憂老人,只能讓更多的戰斗故事留在他的記憶里。看著60多歲的兒子牽著90多歲的父親慢慢往家走去,倆人的背影在我眼里久久沒有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