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一個被激活的貧困山村
2017-03-09 15:51:28?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際溪村的啟示 福建日報記者 項裕興 從表面上看,小小的際溪村實現了兩大巨變:一是從一個小山村,成為旅游目的地;二是從一個貧困村,成為致富村。 泰寧是全國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等金字招牌。旅游業是泰寧的生命產業、支柱產業,但目前仍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隨著社會轉型加劇,作為后起的旅游目的地,要突破游客量,形成持續的吸引力,就必須不斷創新旅游形態和產品。 以際溪村為例,其擁有一定的旅游資源,通過挖掘、整理、強化、串聯,“耕讀李家”的品牌樹了起來。耕,強調的是自然、鄉愁;讀,凸顯的是底蘊、文化。圍繞這樣的中心,對村莊進行改造,并引進符合定位的項目。 定位準,符合村莊發展實際,讓游客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愁,讓村里老百姓夠得著、有參與熱情。“耕讀李家”品牌由此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耕讀李家”的發展,使際溪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更為關鍵的是,“空心村”狀況沒有在際溪村出現——有不少村民因為有事做、有錢賺而留在了村里,還吸引來不少關注鄉村、喜愛鄉村的人來此體驗、落腳和發展。 際溪村既豐富了縣里的旅游產品,又找到了一條適合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扶貧之路。 人,才是一個村莊復興的核心和根本。留不住人,就不可能傳承原汁原味的村莊精神、民俗文化,就不可能與土地和祖先死生相托,更無法談及復興。 際溪村的路徑,通過接地氣、符合實際的產業的打造,通過對村莊和村民的真誠尊重,通過在村民與村莊、村莊與外界之間架設良好的溝通橋梁,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人、留住了村子的味道,也就留住了發展的希望。 這正是際溪村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