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兩千年的古瓷會館 ——沙縣昀松齋印象
2017-04-28 09:56:44王長達?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越窯魚穿 六百年青瓷薈萃 瓷器成熟于東漢晚期越窯青瓷。越窯青瓷從東漢末、三國吳直至唐代,前后約六百年。昀松齋里有不同時代的越窯青瓷,充分體現出各自的時代特色。越窯博山爐是三國時的焚香用具;東西晉越窯青瓷五子盤、豬首壺、筆插、盞連托、鳳頭爐、燈盞、水盂、硯、玉壺春瓶,釉色青灰,裝飾繁復;執壺則是唐代出現的,有游牧民族的風范;五代(到宋)越窯瓜棱壺、四系罐、盤鑼洗、花口碗、扣邊洗,那是當時富人家或文人的用品。五代越窯魚穿,通體鏤空,“那是舊時宅院里防火池作為水缸的罩子,魚可以在其中作窩,可以養水草。也有說是過去青銅爐上座子,可在上面燒火用”。 龍泉窯是在唐代越窯青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釉色“如玉似冰”,是青瓷工藝的巔峰。昀松齋內就有宋代龍泉窯蓮瓣蓋碗、荷葉蓋罐;一件元代龍泉窯大酒缸,上書“金玉滿堂”,經書法家鑒定,系仿趙孟頫字體,中間有碗,酒糟可以沉下去,讓酒水浮起來,方便取用,真可謂別有匠心。出自陜西銅川黃堡鎮的劃花碗、盞,是宋代耀州青瓷,做工相當精細。 白瓷影青瓷建盞 “南青北白”,我國白瓷起源于北方。昀松齋內有宋代邢窯(河北省內丘縣祁村)花口碗,也有繪著牡丹、鳳凰、鴛鴦圖案的鳳穿牡丹碗及小洗等南定窯瓷。南定瓷,受到河北定窯影響,是南宋遷都杭州,北方工匠大量遷到南方發展起來的一種高檔瓷器,做工精細,印花、畫花喻意精美。 “宋瓷每一件都是造型素雅美觀。”宋代景德鎮窯的影青碗、湖田碗碟,青中泛白,白時顯青,釉面瑩潤如冰。宋代,閩窯脫穎而出。館內就有閩窯影青盞連托、石榴粉盒、水盂、印花水滴、花口盞、劃花盞,特別是一組墓葬俑(金童玉女、狗、雞),栩栩如生。 建盞,黑瓷代表,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宋代點茶斗茶用具。館內的一件建盞有描金“福壽山?!弊謽?,是柴陽窯。館主透露:“藏館還有一件頂級的曜變瓷?!?/p> 三國越窯博山爐 追尋青花樂在其中 元代至晚清,青花瓷蔚為大觀,成為中國瓷的主流品種之一。 昀松齋里有一件青花魚爐,是元青花代表作,魚仿佛從魚藻紋中游出一般,兆示年年有魚。當時,這個祭爐一個月內就在順昌、邵武、建甌、建陽收藏界里轉手,館主追了一個月花了大價錢才追到手。 那件喜鵲含梅高腳碗,是明中期景德鎮窯青花,這種款源于元代游牧民族,一方面是民風粗獷,一方面可以插在木桿上飲用。有收藏同行說,這碗如此潔凈,不會是新的吧?有的說,一看就是老貨。董玉溪不放心,特地找頂級古陶瓷鑒定機構香港中科研發有限公司作熱釋光測定,確定時間為350——450年。 明代景德鎮窯青花仙人罐,人物鮮活。明末清初景德鎮窯青花壓手杯,晶瑩剔透,胎薄如紙。一塊青花大盤,那是明代中后期景德鎮出的外銷瓷,克拉克瓷,上面繪有東南亞的花鳥人物圖案,充滿異域風情。 絕品:明成化五彩爐 昀松齋里瓷器有日用瓷、冥器,既有古人尋常生活使用的杯、碗、壺、盤,也有祭祀、墓葬用的供器、罐倉等,既可見不同時期的胎釉造型,還能欣賞刻花、書法等藝術。 各種古瓷精彩紛呈,一不小心,就會錯過精品、絕品。昀松齋內有龍泉官窯瓷,那是宋末南遷工匠的作品。 一件清代景德鎮窯白釉人物粉盒,底部有乾隆官窯御印篆刻題款。“白釉的比粉彩、青釉價格高,這是仿永樂單色釉,是真正的官窯。” 一件白釉小水盂,宋代江西窯口,刀法十分細膩,圈紋,一層有一層無,經香港中科研發有限公司檢測,時間在900至1000年。 一件青花五彩象鼻香爐,明成化景德窯的,青花有蝦青色,表面隱約有桔皮,經香港中科研發公司檢測,年代在400至500年。這種器物十分罕見,故宮、首都博物館都沒有,廣東省博物館有一件成化五彩,館主特地去看了。他說:“五彩,明中朝少之又少,到嘉靖、萬歷才有一些。行內有‘一嘉頂百歷’之說;故宮有明中期的三彩,成化斗彩,就是沒有青花五彩?!?/p>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