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縣打造生態觀光農業“新樣板”
2017-07-06 09:57:53陳曉星?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閱讀提示 7月2日,在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的千畝蓮田花海中,蓮文化主題公園——修竹荷苑正式開園。活動當天,吸引了來自各地的1000多名游客到這里賞荷花。 從桃花、梨花、油菜花,到荷花、格桑花、金針花,再到梅花……眼下,閩江源頭建寧,一年四季,花開不斷。去年全縣實現游客接待102萬人次,比增26.6%,旅游收入9.1億元,比增24.6%,再創新高。 近年來,建寧縣立足當地生態農業資源優勢,走“農業+旅游”的新路子,不僅做旺了人氣,還帶動當地百姓致富,更拉長了農村生態經濟產業鏈。 如今,“賞花經濟”迅速成為山區建寧的一張“金色名片”。 看,花果山熱鬧起來! 7月3日,在建寧縣里心鎮花果山,果農林德君正在忙著采摘早熟品種梨翠冠。林德君是浙江人,50多歲。早些年,他在浙江的果園,因為無處學技術,果園每年虧損幾萬元。 1999年,林德君和妻子來到建寧承包果園。平時自己管理。遇上技術難題時,就托縣果業協會邀請農技專家現場指導。 后來,雖然種果技術提高了,但是梨還是賣不上價格。“5年前,我們賣梨,得自己找市場,自己雇車,運到外邊的水果市場上賣。”老林說,經常一車梨拉出去,只能賣出一半,剩下的爛了,就只能倒掉。 “現在賣果,只需坐在果園里等顧客上門就行。”老林說,來果園里的顧客有兩種:一種是批發水果的;一種是采摘水果的游客。 今年,里心鎮在林德君的花果山里舉辦第二屆賞花大會暨花朝節。“沒想到,一朵花,一顆梨,竟然能吸引這么多游客。”林德君高興地說,當天,有8000多人到他的花果山賞花,山腳下小轎車停了800多輛。 從那以后,老林的花果山熱鬧了,再也不是他夫妻倆表演“二人轉”,四面八方的游客紛紛來賞花、摘果及體驗農事。 眼下,老林果園早熟梨已經開始采摘。這幾天陸續有游客自駕車到果園里采摘購買。 “今年3月,我就帶著女兒到這賞花。今天,再來這里,讓她感受一下采摘的樂趣。”張女士從廈門開車來建寧游玩,她說,今天收獲真大,不僅讓孩子體驗農事,還學會了辨認梨的品種。 游客來了,果農開心,樹上的梨,不用請人采摘,游客自己體驗采摘的樂趣,然后一箱箱帶走。 瞧,鄉村家庭農場火了! 7月2日,周末。建寧縣高峰村清華家庭農場里的荷花已經綻放,不少游客來看梯田蓮海。“今天,來這里的游客,除了三明各地的,還有來自江西等外地的。”農莊老板聶清華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介紹起來。 聶清華算是建寧“賞花經濟”的第一批受益者。上世紀90年代初,他種食用菌,因技術不過關,虧了2萬多元。他不甘心失敗,1999年又向銀行貸款5萬元購買農用車,夫妻倆開始跑貨運,販運毛竹、筍等農產品,同時又承包造林。2004年,她通過流轉土地又大規模種植蓮子、黃精等。 聶清華說,高峰村雖然窮,但旅游資源相當豐富。這些年,村里推進“香溪花谷”項目,還有旁邊的坪上蓮海梯田,吸引了不少游客。 “游客來了,除了賞花,還會消費。”聶清華說,花一盛開,來農家樂吃飯的游客就成倍增長,客流比平時多了幾倍。村里的土雞、土鴨和建蓮等農產品,也有了銷路。 看到聶清華家賓客滿座,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們也都轉行搞起了旅游。許多村民借助家后山的“巨石陣”,搞起了農家樂,修了人行步道,種上毛竹,搭建涼亭和秋千架。“每年‘五一’、‘國慶’假期,每天的營業額都有3000多元。我們全家齊上陣,還忙不過來。”聶清華說。 和聶清華一樣,“修竹人家”農家樂的楊桂蘭也嘗到了“賞花經濟”帶來的甜頭。 楊桂蘭所經營的農家樂在全國觀光農業示范點——建寧縣修竹荷苑內,每年有5萬多名游客。楊桂蘭說,每到賞花季、采摘季,店里的生意比平時翻了好幾倍。 “現在,荷苑內建設了建蓮文化館,還有荷花品種園,游客停留時間更長了。”楊桂蘭說,會比去年更加火爆。 “賞花經濟,不僅帶來了人氣,還帶旺了當地旅游、餐飲、零售、農副產品等行業,更讓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建寧縣旅游局局長張美娥介紹。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