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寧化客家小吃 —— 舌尖上的脫貧路
2017-08-07 09:19:53葉斌?來源:明溪在線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老師和學員一同制作燒賣餡料 邱德雄親自指導學員制作米茶 記者們也展示起了刀工 采訪中,記者捕捉到了正在趕制餡料的貧困戶學員張木鳳。張木鳳告訴記者,培訓周期大概一個月,她已經(jīng)來這有小半個月了,除了學習外,周一到周六都是免費在培訓中心吃住;整個培訓班的氛圍十分良好,學員們相處融洽,老師對學員更是教導有加,從最開始對烹飪一無所知,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獨立完成一些菜品,張木鳳的進步有目共睹。談及下一步,張木鳳表示,培訓結(jié)束后打算去寧化小吃店幫工、積累經(jīng)驗,待技術(shù)和資金成熟后,自己也要開辦一家小吃店。 學員張木鳳 像張木鳳這樣的貧困戶,在培訓班不占少數(shù)。從2012年至2017年7月,小吃中心共舉辦培訓班168期,培訓學員超過9000人,其中貧困學員就有770人,占到學員總數(shù)的8.4%。寧化小吃辦對縣貧困人口參加培訓實行“五免費”政策:免學費、免吃住費、免費發(fā)放一套服裝、免費健康體檢,免一趟培訓往來車費;同時,鼓勵貧困戶開辦小吃店,政府提供2年、額度5-8萬的貼息貸款,并對開業(yè)滿一年的再補貼1.3萬元。目前,貧困戶學員通過獨自經(jīng)營或與人合伙等形式已開小吃店100多家,另有500多名貧困戶學員在各類餐飲店幫廚,共帶動400多貧困戶約1600多貧困人口脫貧。小小的客家美食給予了貧困戶們新的謀生手段,也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了更多來自社會的溫暖。 扶貧先扶智。經(jīng)過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寧化人逐漸摒棄了傳統(tǒng)治標不治本的扶貧觀念,以地方小吃作為切入點,團結(jié)起了廣大貧困人口,讓他們擁有了掌握一技之長的學習平臺,也讓他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勤勞方能致富”的真理。在這砥礪奮進的五年里,寧化人在舌尖上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脫貧之路。 |
相關(guān)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