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審改 改出便民新速度
2017-08-07 09:45:21楊燕蓉?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活辦”,打破時空限制 “放管服”,放開了,一切皆有可能,不僅僅是“快辦”,我市審改還把目光瞄準了“活辦”。 7月30日,周日,市民小張來到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地稅房產交易服務窗口,順利辦理了契稅手續。 周末不上班?對市區15個部門20個便民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來說,從今年2月11日(周六)起,他們就開啟了一周7天的上班模式。 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年初,一股新風吹入三明大地,也鋪開了審批改革的“時間改革”之路。 周末無休、周末預約無休,與便民服務密切相關的20個窗口周末正常辦事,其他審批部門推行項目審批服務周末預約無休。上半年,全市周末無休和周末預約無休辦件1602件。 為群眾辦事,我市不僅打破時間限制,還打破了空間的限制。 曾經在環保部門10個行政許可項目中,審批時限最長的輻射安全許可證核發實現全流程網上審批,此前承諾時限6個工作日,現在最快一個工作日就能辦結。 “時限長是一回事,更麻煩的是這個項目的權限只在市里,多偏遠的企業或機構都要跑來。”中心市環保局審批辦負責人說,而且,這個審批還比較復雜,只要涉及輻射性物質的企業或機構,有變更、新增、取消等事項的都要來批辦。同一家企業,一年來個五六趟很常見。 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腿”,我市審改“互聯網+”模式打破了空間的限制。2006年,我市就在全省率先推出網上審批,從局部“網上走”到全流程網上審批。網上全流程審批其實就是“一趟不用跑”。今年以來,中心加大協調力度,短短半年時間,網上全流程審批從25個增加到231個。 作為“網辦”的有力支撐,我市政務數據匯聚平臺和電子證照系統正在加快完善中。三明市網上辦事大廳也把接口與省上、各個縣(市、區)結合起來,共建市、縣、鄉(鎮)、村(居)四級一體的云模式政務服務平臺。 如今,越來越多的服務事項入駐市級網上辦事大廳和縣級分廳。5年來,僅市級網上辦事大廳就受理事項2510569件,提前辦結2300820件,提前辦結率91.65%。 規范中介,打通審批提速“最后一公里” 審批改革向縱深推進,皆大歡喜。但要想鞏固改革成果,卻不能忽略中介服務這個“不安分子”。 在“審批界”,中介指的是那些擁有一定資質、能提供評估、設計、測繪等前置審批業務的機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70%以上的審批業務都會涉及到中介行為。而此前,中介服務市場普遍存在辦理時限長、收費不規范等問題,亂象叢生。 “行政審批流程已經控制在5個環節以內,審批時限也已壓縮到法定時限的60%以內,可是仍然有業主對審批效率不滿。”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負責人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業主對中介服務不滿。 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評估、工程建設測繪及其他服務事項等五類設立54個窗位,引導265家中介機構入駐,以“中介超市”的形式提供集中服務。 對入駐中介,我市實行“嚴進嚴管”,通過比選等方式擇優錄取技術能力強、服務信譽好、收費合理的中介機構入駐,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求中介在提供服務時,一定要與委托單位簽訂協議,載明收費、辦理時間、服務內容等要素,并嚴格履行。 在服務中心,記者看到的一份中介服務協議,上面不僅顯示委托項目名稱,而且收費標準、簽約時間、辦結時間也清楚地載明。 “這個協議審核合格后還得在中心報備。”中心負責人王輝書說,每家中介提供規范中介服務,成了擺在審改面前一道緊迫的難題。 2014年底,我市在全省設區市率先建立市級政務中介服務中心。按招標代理監理、工程項目服務時,都得簽訂這樣的協議,過程中如果中介未按協議履行,存在亂收費、拖延辦理等情況,中心在報備中載明。事后,由行政審批部門、業主單位和中心三方進行綜合考核,建立中介機構誠信檔案,情節較重的納入征信系統。 而在此前,類似安全設施設計、施工圖設計這樣的業務,設計單位拖個一年半載,那是常有的事。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按照規定,中介在收費上,要求在法定標準下調20%以上,辦理時限比照行業規定的辦結時間再壓縮30%。今年以來,中心完成業務報備361件,辦理時限比原最低實現壓縮41%,中介費比原來最低標準降低37.8%。 “擺正”政務中介服務姿態,可以說打通了審批提速的“最后一公里”,我市政務環境必將越來越“敞亮”。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