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將樂135個村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設立住村工作室。每個村都有住村工作隊,工作隊每周住村1到2天,幫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東南網8日10日訊 (福建日報 蘇詩苗 沙觀球)90后的王麗麗是將樂縣漠源鄉干部,每周都有一兩天吃住在村里。
“剛下來時,跟村民打交道,都不知道說些什么。現在好了,進到村民家中,彼此都熱絡了。”王麗麗說。
如今,將樂縣有一大批像王麗麗這樣的住村干部,住到村里,走家串戶,訪貧問苦,幫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隨著住村工作的深入開展,住村工作室和工作隊成為當地農村工作的新熱詞,一個由此催生出來的工作機制浮出水面。
從“駐”到“住”
吳春根是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的住村干部,他在鄉鎮干了30多年,經歷過多次駐村。他說:“這兩年來,住村工作有了新變化,不僅把‘駐’字改成‘住’字,住村的方式和做法也有新變化,效果更明顯。”
目前,每周一晚上,吳春根必住在村里。“以前到村里,都帶任務來。現在有的時候,沒具體任務,但住到村里,更多地想為村民服務的事了。”
為村民辦實事,這是住村干部心里最多的想法。常口村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村里各種設施日益完善,村自來水廠就是住村干部與村干部一同向上爭取資金建起來的,全村1000多人口因此喝上安全干凈的水。
在高唐鎮黨委書記廖文盛看來,住村本不是件稀罕事,可能否住得下去,真正幫群眾解決問題,卻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
將樂普通人家有喝擂茶的生活習慣。喝擂茶時,往往是大家談天談心的時候。廖文盛請住村干部到村民家中去,特別是融入他們的喝擂茶時間,與村民聊家常,話民生。這也被他稱作住村干部“擂情茶味+”,由于入鄉隨俗,很受村民們歡迎。
情感連接更深了
住村讓干部與村民靠近,彼此的情感連接更深了。
王麗麗是將樂人,從小在城關長大。通過住村,她漸漸熟悉了鄉村生活。
湖管村貧困戶肖志祥,子女不在身邊,妻子多病。王麗麗不但幫老肖的妻子到縣里辦了補充醫療保險。去年秋收時節,她還和其他干部一起,幫老肖下田收割稻子,讓老肖感動不已。
目前,將樂135個村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設立住村工作室。工作室必有人員去向牌、上墻制度、工作臺賬、辦公設備。每個村都有住村工作隊,工作隊每周住村1到2天。
7月15日,高唐鎮常口村住村工作室。村民孫桂英說:“在住村干部關心下,我們夫妻找了家門口上班的工作。有不少新政策,大伙兒不懂就去找住村干部。”
干部在村里的時間久了,村民對他們的信任多了。常口村住村工作室的民情臺賬寫得滿滿的,村民們有什么話,都喜歡跟住村干部談。6月22日,一位村民反映,村里的各項建設抓得緊,在新路的轉彎處,路面不平,希望村里納入規劃中。住村干部答復:已納入規劃中,近期將開始施工。
住村做了許多事
住村,都做些什么,這是群眾最關注的。
在將樂,住村干部記工作日志,包括住村工作開展情況、群眾意見訴求和需上級幫助協調解決的事項等。建立民情臺賬,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訴求,無法當面解決的,分類梳理,建立“一事一檔”民情臺賬,明確責任人、解決措施、時限和落實情況等。入戶走訪,要求每位住村干部每人每月走訪群眾10戶以上。在村里開工作例會,回顧上周工作情況,布置新工作。組織巡回服務,集中解決群眾最期盼的問題。安排“回頭看”,對住村工作進行有效管理。
將樂縣組織部副部長陳建勛說,住村干部還要重點抓基層黨建,把黨課開展起來,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
精準扶貧,因住村得以加強。2016年以來,全縣住村干部共幫扶困難群眾4500多人,落實“三農”幫扶資金1230萬元,共有466戶1494人實現脫貧。
制度化,讓住村工作隊有了持續的生命力。
水南鎮乾灘村住村干部張曉斌說,每周一次的住村工作例會是一項很好的工作制度,不僅可以提振村兩委干部的精氣神,也能凝聚村黨員干部的戰斗力。
目前,將樂已建立縣鄉村三級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住村工作機制,對收集到的群眾訴求,村里能解決的,由住村干部協調村兩委當場答復;對屬于鄉鎮職權范圍的,及時提請鄉鎮黨委政府協調解決;對需縣級有關部門幫助解決的,提交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研究,督促抓好落實,對短期無法解決的,及時向群眾做好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