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城歸”書記造就“最美鄉村”
2017-08-10 10:09:02劉靜云?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帶領村民叩開致富門 路修好了,鄧享堯與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探討如何因地制宜找項目推動村里的發展。 “咱們村有大佑山、小佑山自然景觀,還有‘云慶庵’古戲臺、石磨坊人文古跡以及小腔戲、迎燭橋、迎鐵枝等民俗風情,做鄉村游一定火。”“我們村是高山村,可以種植高山茶葉、蔬菜、花卉等農作物。”……鄧享堯把這些“金點子”一字不落地記在他的民情日記里。 沙縣富口鎮蓋竹村252戶1008人,在家村民僅20%。沒有人氣,產業如何發展?大家決定利用海拔高的優勢,每年夏季舉辦帳篷節活動,吸引城里人來體驗村里的風土人情,從而帶動鄉村游、農家樂發展。 擼起袖子說干就干。統籌協調、后勤保障、交通運輸……村兩委干部密切配合、分工明確,將兩屆帳篷節做得有聲有色,打造了蓋竹村的“新名片”。 人氣旺了,致富的路子也多了起來。 村集體所有的蓋世竹園高山花卉合作社成立,建成2500平方米的現代大棚。合作社眼下正在和福建(沙縣)神州克勞沃園藝有限公司合作,種植4萬盆的白掌,聘請林校畢業的外出村民吳建軍返鄉管理,每年可為村財增收4萬元。 返鄉青年吳祖佐成立怡園農業經濟合作社,在小佑山腳下建立5畝的辣椒基地,并在全省首批試種中草藥金鐵鎖。 幾位蓋竹青年還共同創立沙縣世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帳篷節、小吃品嘗、民俗活動等,持續提升蓋竹知名度,帶動村民增收……去年,蓋竹村人均收入13639元,同比增長11.1%。 今年,沙縣富口鎮在全縣率先招聘新農村建設者,號召更多大學生“反哺”故鄉,協助村基礎工作。蓋竹村的鄧享楷就是其中一員,他畢業于福州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曾是福州一家上市公司的采購員。如今,他返鄉成為一名新農村工作者。 村民信任好辦事 年輕的村兩委成為村民致富引路人。村民向他們取“致富經”,他們毫不保留地介紹經驗。他們通過郵樂購,幫助村民免費寄快遞,打開村紅菇、蜂蜜等農特產品銷路,帶領村民搭乘電商快車致富;為村民和專業合作社搭橋,種植越光米,向土地要效益;幫助貧困戶就業,參與村里景區巡護、環境保潔、工地建設、河道巡護等……鄧享堯帶領著村兩委干部為村民辦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實事,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與支持。 美麗鄉村建設中,涉及征遷面積最大的八旬老人鄧秀添主動簽約拆除面積100多平方米的谷倉,為中心公園建設騰出地盤。其他村民們紛紛效仿,兩年來,全村共征遷625平方米,拆除違建869平方米。 村民還主動配合傳統民俗小腔戲的傳承工作。鄧秀添也是村里最老的教戲師傅,一次,為舉辦小腔戲演出,他差點中暑暈了過去。眼下,他帶了一班小腔戲徒弟,最小的才8歲。 鄧享堯的父親,以前在湖南一帶做膠合板生意,他隨著兒子一同返鄉,在村里發展現代養殖,以實際行動支持兒子造福鄉鄰。 每年的帳篷節活動,由村里手藝好的村民掌廚,為游客煮上一桌桌香噴噴的農家菜。全村村民“一盤棋”,主動提供桌椅、活動場所,引導游客領略蓋竹風情…… 村民信任好辦事。如今的蓋竹村,在村民的主動配合下,人氣不斷攀升。今年5月,蓋竹村成為“2017福建最美鄉村”之一。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