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綠色種植結出葡萄新“錢”途
2017-08-17 10:06:40邱燦旺?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游客帶孩子來到泰寧朱口神后垅葡萄園采摘葡萄。 “甜!好吃!”8月7日,泰寧縣朱口鎮神后垅葡萄園歡聲笑語,游客們正在采摘品嘗葡萄。 “這是園里最后的葡萄,沒想到預計兩個月的采摘期,不到一個月就全部采完了!”園主黃言全也覺得不可思議,“今年要擴大種植規模,再種些晚熟品種,讓游客有更長時間的采摘體驗。” 黃言全今年50歲,原先靠種植莊稼維持生計。2006年,他從朱口鎮政府流轉承包了36畝土地,準備種植莊稼和蔬菜,在朋友建議下,合伙種了12畝的露天葡萄園。那時泰寧還沒有人專門種植葡萄,沒有種植經驗,他們只能是自己摸索??刹痪盟麄兙统缘搅丝囝^。當時以為立好水泥柱就能種好葡萄,等到第二年掛果時,葡萄裂果、落果以及各種病蟲害卻不斷出現,鳥類也來偷吃,讓他頭痛不已。 “雖然施了大量的化肥,經常噴灑農藥,可是葡萄的產量怎么也上不去,品質又不好,沒有人前來采摘,只能賣超市?!秉S言全說,那幾年葡萄產量一直維持在千余斤左右,可價格只有3.5元至4元。 相比之下,蔬菜大棚每畝收入近萬元,種葡萄收益差了近一倍,妻子廖增鳳有了意見,朋友也動搖了,但黃言全怎么也不肯放棄。 2010年,泰寧遭受“6·18”特大洪災,葡萄園也受災,朋友便徹底退出了股份,只剩下黃言全一個人堅持?!罢f實話,后來兩年葡萄的產量品質還是沒有上去,蔬菜行情也不太好,我還真是動搖了,想把這些土地轉讓出去,然后去上海開店?!秉S言全說,但幸好沒有那樣做。 轉機出現在2013年9月。當時,省農科院組織農業種植戶去臺灣考察農業生產,專門打來電話邀請黃言全參加。聽說臺灣的葡萄栽培技術很好,黃言全和妻子商量后,下定決心:“去!” “在臺灣主要看葡萄、火龍果等農業種植項目,那邊的種植規模、技術真是沒得說,施的肥料全都是農家肥和生物肥?!碑斈?2月黃言全赴臺考察,才得知葡萄容易裂果、落果、病蟲害多,主要是沒有搭建“避雨棚”,“6至8月葡萄成熟,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下雨后園內驟冷驟熱,病蟲害自然多起來?!?/p> 回到家后,黃言全信心大增,決定把葡萄園擴大到20畝。2014年3月,他不顧妻子的反對,把原有的葡萄樹全部砍光,然后駕車到浙江金華買來優質的葡萄苗。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黃言全將搭建大棚所需材料從浙江一并買回,還專門從浙江聘請了10名種植葡萄的專業人員回到基地搭建葡萄架、大棚,種植葡萄。花了兩個月才完成,每畝1.6萬元,共花費32萬元。這些錢大多是在鎮政府幫忙下向銀行貸的款。 葡萄種下后,田間管理成了重頭戲。黃言全從建陽請來一位專業師傅幫忙修剪,自己和老婆跟班學習,拍照片,作筆記,再揣摩,種果水平逐步提升。 他還到音山村等周邊養殖場買來禽畜糞便,給葡萄園施農家肥,一畝1.5噸,花費560元左右,每年要花1萬多元,使用有機肥種出的的葡萄品質好,甜度高。為讓消費者吃得放心,他特地花了1萬多元,到漳州農業中心做了無公害檢測。 2015年5月,葡萄開始掛果。傳統銷售方式中間環節過多,價格不穩定。黃言全決定把葡萄園打造成采摘園,發展采摘游。7月初,葡萄開采,黃言全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消息,但效果并不明顯。“因為葡萄園不在景區,也不在交通要道,個人朋友圈范圍小,來客很少?!?/p> 7月中旬,朱口鎮政府工作人員到葡萄園走訪,發現情況,動員全鎮干部幫忙發微信,并上網發新聞。第二天,采摘客就井噴式增長。“每公斤20元,不到一個月就全部在園內消化掉了,不僅省力,而且收入比賣給超市多一倍!”黃言全樂了。 2016年,黃言全又“破冰”搞創新,將大棚防護舊薄膜拆除,鋪在葡萄架下,頂棚重新安裝新型透明塑料薄膜,形成上下雙重保護,從而提高棚溫,促進光合作用,葡萄長勢更加喜人。 “2015年葡萄剛掛果畝產只有250公斤左右,今年產量已達1250-1500公斤,大大超出了種菜的效益?!秉S言全說,16畝菜地也改種了葡萄,農場種植面積100余畝,雇工26人,葡萄采摘季,還請80余名鄉鄰幫工,讓鄉親們增加了收入。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