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 福建明溪做大農村電商
2017-08-18 09:24:48蔣巧玲?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站長:打通上行通道促增收 便民利民的村級服務站打通了農村電商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許多站長的增收路,江金木就是代表之一。 江金木今年55歲,是清流縣江坊村趕街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負責人,也是清流縣村級服務站中年齡最大的站長。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電腦上幫村民購買一臺按摩椅,從挑選、砍價到下單,一路駕輕就熟。“唯一不熟的,就是我打字很慢。”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提高代購效率,江金木還在電腦上接入了手寫版。 江金木是清流縣江坊村趕街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負責人,通過經營服務站點,他不僅幫助了村民,還實現了自己的增收。 新華網 蔣巧玲 攝 “通過趕街網購買商品,有些是有返利的。”被問及代購如何增收時,江金木樂呵呵地笑起來。原來,為了推動平臺發展,趕街對部分通過趕街網購買的商品提供返利,金額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作為獎勵,這些現金返利將直接打入運營者的賬號。江金木告訴記者,從2015年4月開業至今,自己的后臺已經有近200頁的代購紀錄了,按照每個月1萬元-2萬元的代購金額計算,每月都有幾百元的返利收入。 事實上,村級服務站點是打通“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雙向通道的利器。但“工業品下行”通道以服務為主,盈利少,若要獲得可觀的收入,則要打通上行通道。 在這點上,江金木也是一位成功的實踐者。 2015年以前,江金木經營著自己的農資店,設立趕街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后,二者進行了功能結合。在此基礎上,江金木依托趕街網的平臺和現有的物流體系,通過電商的形式,把農藥、化肥等農資賣到其他村鎮和清流縣城,“后來有的人聊熟悉了,就直接打電話讓我送,村外的生意越來越活絡!”如今,通過電商,江金木每年能實現30萬元-50萬元的農資銷售額,每年平均約有4萬元的收入。 據統計,目前清流縣已建立87個趕街服務站點、15個村淘網點、73個郵掌柜網點、97個信用聯社便民服務點。它們構建起了清流縣下線上線下結合、下行上行貫通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