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大源儺”民俗文化節展示泰寧鄉村旅游特色
2017-08-30 09:54:58邱燦旺 周志鴻?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8月26日,泰寧縣新橋鄉舉辦首屆“大源儺”民俗文化節,通過民俗文化表演、農耕文化體驗等活動,多層次、全方位地向游客展示泰寧鄉村旅游特色,活動吸引了2000余名省內外游客和十里八方的村民參與。 新橋鄉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源村、革命老區村嶺下村、省級自然保護區峨眉峰,自然人文資源豐富。本次文化節串聯了大源和嶺下兩個特色村,以民俗文化和農耕文明為主線,展現了富有歷史氣息的傳統祭祀,以及精彩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源儺舞和赤膊龍燈。 儺舞被視為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的活化石,產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是古代驅邪鎮魔的一種巫舞,經長期傳承發展,已漸漸從單純驅邪向娛樂方面轉變,成為民間的一種驅邪、祈福、喜慶的舞蹈。 大源儺舞源于南唐時期,至今歷時千年,“文革”期間因道具被毀,沉寂消失近40年。1995年,泰寧縣對這朵古民俗奇葩進行了緊急搶救,讓其重新煥發異彩。2005年,大源儺舞被列入首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除了儺舞,大源村的另一個省級非遺項目——始于宋代的赤膊龍燈,因為龍燈沒有燈罩,而被稱為“赤膊”。 在大源村活動現場,主辦方還設立了農副產品展示區,展銷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在這里,游客可以一邊觀賞民俗展演,一邊免費品嘗當地美食,讓視覺與味覺得到充分的享受。 “我們希望通過‘大源儺’民俗文化節的舉辦,把新橋鄉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特色農耕文化產品展現給大家,促進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毙聵蜞l鄉長嚴榮焱介紹,接下來,將通過市場化運作與市場旅游經營主體合作,將民俗文化節打造成常態化的特色旅游產品,在促進當地旅游發展的同時,主動融入泰寧縣全域旅游發展的大格局當中。 觀看完民俗表演、品嘗完當地美食,游客們來到了嶺下村。家長帶著孩子走進綠油油的田間,抓小龍蝦、捕撈稻田魚、剝蓮蓬,體驗原生態的鄉村農耕生活。 “聽說今天這里有抓稻田魚和小龍蝦,所以帶孩子過來,讓他體驗一下田園生活,感受辛苦,接觸大自然。”來自福州的鄭曉娟女士表示,這次旅程,讓她和孩子都長了很多見識。 據了解,近年來,泰寧縣堅持旅游興縣,以鄉村旅游扶貧開發、鄉村富民工程建設為重點,大力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高品位打造全省特色鄉村旅游、全國鄉村旅游示范點,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