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下畬村:擰成一股繩 山窩變景區
2017-09-07 09:46:35邱慧敏 嚴士冬?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尤溪記者站 邱慧敏 嚴士冬 文/圖 “庭竹垂臥內,村煙隔南阜。”下畬村位于尤溪西端的“山窩窩”里,距離八字橋鄉政府約11公里,是個山清水秀的清靜之地。今年7月,村黨支部書記鄭聯培投資80萬元,開起竹林清風農莊,一個月就有福州、廈門、莆田等地300多名游客來游玩。 近年來,下畬村黨支部發動黨員帶頭義務修山路、栽林木、搞旅游,帶動民風轉變,讓過去的落后村面貌一新。 好黨風,帶出好民風 2015年6月,下畬村選出新一屆班子成員,實現了選優配強村級班子。鄭聯培今年45歲,做過餐飲、跑過業務、辦過工廠,這位能人返鄉成了村里的帶頭人。 新班子充滿干事創業激情。八字橋鄉結合縣里的發展目標,提出“我家在景區,養生八字橋”發展戰略,下畬村也提出了建設“生態下畬村”。 新班子從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入手,改變村容村貌,可是有的村民不配合旱廁改造,有的往河道倒垃圾…… 想發展必須先統一思想。村支書鄭聯培說,下畬村轄3個自然村共有730多人,其中43名黨員應該帶好頭。于是,村里落實兩學一做、加強黨員黨性修養,通過“三會一課”等持續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黨員意識,建強黨支部。 黨員覺悟提高了,工作走在前頭,好黨風帶出了好民風,工作難點迎刃而解。今年4月7日,村里訂好植樹的日子,綠化苗木送到,卻突然下起磅礴大雨。不及時種下,苗木會爛根。為避免損失,全村在家黨員紛紛帶頭戴起斗笠、披上蓑衣,冒雨植樹,無一缺席。 強支部,建設美麗鄉村 下畬村與大田縣廣平鎮接壤,兩地交往頻繁,但山路崎嶇不便。去年,村里投資近18萬元,建成到廣平鎮萬籌村的7公里萬畬路。 下畬村村財薄弱,只能保證日常運行。“我們敢做、群眾想做沒人做得了的事,群眾自然擁護。”鄭聯培給村兩委鼓勁。 在各級各部門支持下,村里集中發力,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支部發揮了核心引領作用,黨員帶頭,村民紛紛捐資、義務投工投勞。 如今,萬畬路竣工,村民們到廣平鎮趕集,方便多了。等莆炎高速公路開通后,下畬村到廣平鎮互通口不到10公里,交通更加便利。 老黨員鄭祖禹說:“(新班子)是實實在在做事,把所有力量擰成了一股繩。” 兩年來,下畬村的河道進行全面梳理,拆除了18個旱廁,村里變干凈了;洋頭、洋尾的500米道路完成硬化;投資17萬元建設的老年活動中心已投入使用,成為村民文化娛樂的好去處;村里的烈士墓得到了整修…… 挑大梁,帶頭興產業 下畬村經濟發展薄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15人,目前還有3戶11人需要實現脫貧。 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成了村里的第一要務。 今年,下畬村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帶領村民利用劉地峰附近的拋荒地建立百畝佛手瓜示范基地,作為精準扶貧戶脫貧致富項目;并聘請貧困戶當管理員,負責除草、施肥、瓜果采摘,月收入2000多元,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下畬村山青水秀,花果飄香,村里著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村里進行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并建立停車場、旅游路等配套設施,種上綠化樹扮靚村容村貌。五峰山、三圣洞、劉地峰水庫、清朝古宅等10多個旅游景點的開發順勢推開。在五峰山景點整修過程中,黨員帶頭,把各種機械設備扛到了山上。 眼下,鄭聯培帶頭開發“竹林清風農莊”。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輕人表示:“村里越來越好,希望旅游業能興旺起來,將來可以回家鄉創業、就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