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林下經濟”生態富農
2017-09-08 09:43:54陳莉莉?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永安記者站 陳莉莉 “我們林下種植了100多畝鐵皮石斛,年產值約100萬元。”9月1日,永安市埔頭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新添告訴記者,相比于傳統的采伐木材,現在收入高多了,也保護了森林資源,生態更好了。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現有社員63人,經營林地面積3800余畝,其中天然林1000畝。隨著2011年福建省天然林限伐規定的出臺,2012年,合作社改變了經營目標,變“伐木經濟”為“林下經濟”,既美了生態,又鼓了錢袋。如今,林下種植和大棚種植鐵皮石斛,為合作社帶來了一年兩三百萬元的產值,合作社還在林下放養了五六百只山地雞,并通過開發森林旅游,尋找“綠色商機”。 林木之上護生態,林木之下富農民。早在2008年,永安市就出臺政策,在重要區位劃片20萬畝天然商品林進行保護限伐。2011年以來,依照福建省天然林限伐規定以及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要求,永安市不斷加大生態林、重點區位林等森林資源保護力度。目前,永安市重點區位林面積100.15萬畝,其中天然商品林68萬畝。 林子留住了,林農的“飯碗”怎么辦?永安市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充分發揮森林生態系統多資源、多功能、多效益優勢,大力開發林區非木質林產品資源,發展林草、林藥、林禽、林蛙、林花、林菌,以及“森林人家”模式,拓寬了林農增產增收渠道,提高了森林自我補償能力,實現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發展目標。 金線蓮、鐵皮石斛、七葉一枝花、多花黃精等生物藥材,在林下生“金”;土雞、野豬、棘胸蛙等回歸山野林間;從鮮筍到筍干加工,還有紅菇等林中“精靈”;一個個“森林人家”,用生態和美食吸引四方游客……永安林農用勤勞的雙手,將綠色森林變成了一個“聚寶盆”。目前,永安市已發展筍竹類林業合作社43家、中草藥類林業合作社21家、“森林人家”13家。 留得青山在,林農致富快。據了解,僅今年1至7月,永安林下經濟總產值達18億余元,其中林下種植類7億余元、林下養殖類1億余元、林下相關產品采集加工類9億余元、森林景觀利用類近千萬元。 百姓富,生態美。除了持續探索發展“林下經濟”資源保護機制,永安市還通過重點生態區位林贖買、碳匯林業發展、林地占補平衡、森林資源巡防大隊、以竹代木、以電代柴等創新機制,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據統計,永安林地總面積379.2萬畝,森林總面積335.2萬畝,森林覆蓋率76.25%,森林蓄積量2489萬立方米。五年來,永安森林蓄積量增加了近400萬立方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