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鋪就致富路
2017-12-05 11:44:20?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寧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縣廣播電視臺開辟“人社之聲”欄目,每月一期,每天多時段播出就業創業政策。 “瓜蔞是多年生葫蘆科草本植物,又名栝蔞、掛蔞、吊瓜、野葫蘆等,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農產品,它的種植,是一種一年投入5年收獲的生態農業項目!”說起它,曾繼魁有道不完的種植經。 為什么會選擇這個項目創業?這還得從一次偶然的機會說起,今年剛60歲的曾繼魁,本是鎮上一個小本生意人,2015年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看電視時,突然被一則消息吸引了,那則消息稱目前瓜蔞市場非常看好,極有潛力,于是他動了心,決定全身心投入到這門事業中去…… 說干就干,當年8月“寧化盛源瓜蔞種植家庭農場”的牌子就立起來了,一個立體種養模式正在形成。這個農場的籌辦,縣、鎮、村級政府也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與幫助,縣里有關部門給他每畝39元的創業扶助資金,鎮領導多次光臨現場指導,指示村里要盡最大的力量協調有關事項,并指派農技站高級農藝師鄒光慶常年提供技術扶持。 銷售方面,農場與“福建冠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訂立了長期銷售合同,產品不愁銷路,沒有后顧之憂。去年瓜蔞種植、棚下水溝養魚、冬季套種青菜等總收入達100余萬元,農場發展順利。 農場的社會效益更是顯著,去年共請當地村民做了3500多個日工,收集農家肥5萬多擔,共為全村農戶增收60多萬元。全年100多村民在農場打工,其中有8人是低保戶、貧困戶。70多歲的“五保”老人曾良才去年幫他做小工得到3000多元收入;低保戶王先蘭這幾年接連不幸,丈夫和兒子相繼去世,一家老小5人的生活重擔全落在她肩上,曾繼魁優先安排她做工,去年她在農場掙了近萬元,全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不僅村民收入增加,村莊的環境和村風也得到改善。幾千擔的農家肥把原來村中的滿地垃圾一掃而光,村里原來的臟亂現象根本轉變,空氣好了,環境美了,以往到處可見的賭博現象不見了,家庭矛盾也少了,小偷小摸也沒了,低產田、邊角田、拋荒地再也不閑置了,整個村莊生機勃勃。 常言說得好,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農場又在謀劃新的發展,要擴大種植面積,讓村里農戶們各家各戶都來種植瓜蔞,都與農場訂立長期合作和銷售合同,以實現全村共同致富夢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