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打造奇珍異果“產業鏈”
2017-12-14 10:38:46顏全飚?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吉行培育的奇珍異果“八月瓜”。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顏全飚 文/圖 陳吉行才32歲,卻相當成熟、干練。2015年起,他返鄉創業,用心在大田種植火參果、姑娘果等奇珍異果,培育種植深山野果,發展農業旅游,在全國打造合作基地,一個奇特水果產業鏈正在他手上越做越大。 陳吉行年紀輕輕,卻歷經人生坎坷。他讀初二時逃學,到泉州、福州、廈門、江西等地,做報紙發行、廚師、房地產銷售,經營過餐館,幫朋友負責過大企業。后來,他參加自學考試,彌補文化知識短板。有了積累,他就有了新想法。 這些年,小陳在外闖蕩,不斷成長,老家屏山鄉內洋村也發生巨變,先前不起眼的茶山,旅游業興起,成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省級百村示范美麗鄉村。 陳吉行小時候比較淘氣,天天鉆進深山采野果。他在江西幫朋友管理企業時,省農業廳一位技術干部說,種植奇珍異果市場空間大,是創業方向。三十而立,為人子、為人父的他有了新的人生目標。2015年春節后,他留在了老家。 內洋村仙嶺谷,海拔1100多米,有古寺、清澈的溪流,溪流兩岸瓜果芬芳。陳吉行的新房小樓就修建在這兒。他思考著,新的起點就從這兒出發。 陳吉行有位知己——吳賓。兩人在福州相識,后來又在南昌一家自動化公司共事。這位成功人士注資幫助小陳創業。陳吉行又找到了一群“小伙伴”。他們日行千里,到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尋找奇特稀有的水果引到家鄉培育、種植;同時成立了山瓜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2016年,仙嶺谷培育的火參果、姑娘果掛滿枝頭,來自大田城關、泉州、廈門的游客前來采摘觀光,周末游客達300多人,為控制人流量,還適當收了門票。 年輕人有闖勁。陳吉行與福建農科院對接,尋求技術支持,在大棚里培育出24種更加可口的奇珍異果;跑廣東、北京、無錫等地水果市場,加盟廣東大田商會,通過電商渠道,拓展市場空間。 深山野果得進行培育、“馴化”、改良試驗,使之甜美,口感俱佳。陳吉行把2016年的收益,全部投入技術開發。2017年又擴大規模,在前坪、石牌、吳山成立火參果、姑娘果種植基地,面積達200多畝,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給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帶動鄉親們致富。公司采取土地流轉的辦法,為農戶免費提供種苗,要求農戶按無公害標準種植,實行收購最低保護價,高于種植水稻經濟收入1倍以上。 公司銷售如何定位?陳吉行介紹,公司與一線城市水果商對接,提前預售,從而規劃調整種植品種。水果上市前辦水果節、召開水果發布會,邀請水果商到基地考察觀光。 一年里火參果長四批,5月至11月是果實收獲季節。由于技術瓶頸、合作管理上的問題,2017年果實減產,因為技術投資過大,贏利不多。但是公司基礎還不錯,除了火參果、姑娘果,在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技術扶持下,還培育了八月瓜、黑老虎、掌葉覆盆子、紅肉蘋果、桑葚果苗,共計200多萬株。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育苗、買苗季節,公司也會獲得一筆利潤。 陳吉行的妻子結婚前,在福州的咖啡店任經理,收入不菲,生活過得如意,她卻放棄這一切,跟著丈夫一起創業,這給了陳吉行強大的精神支撐。 創業艱辛,陳吉行沒少費心思。他說,公司將“以短養長”,在大田逐步打造成全國首家奇特水果苗木基地,創造出自己的實力品牌。夢想已經起航,2018年,公司將在福建、山東、江西、湖南、云南、貴州、廣西、浙江等地強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合作基地建設,把奇特水果規模做大。他還有一個更美的藍圖:向整個屏山鄉推廣奇珍異果種植,同時在基地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山間別墅、水上木屋、原始森林棧道等,打造集食、住、行、游、購、娛為一體大型綜合農業旅游度假區,讓屏山這個高山茶鄉增添一張“水果之鄉”的新名片。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