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打造世外桃源式的生態體驗農場
2017-12-19 10:20:58肖國平 陳杰 陳秀玲?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泰寧縣大田鄉諳下村建剛生態農場基地始創于2008年,經過近9年的實踐探索,于2015年成立了“泰寧縣建剛生態家禽養殖合作社”,注冊資金160萬元。合作社以種植業為主,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竹林、果林下按一定比例散養雞、鴨、鵝等家禽,達到生態平衡的效果。合作社養殖的美麗鵲山雞、黑色全番鴨以及生產的翡翠綠殼蛋,已成為當地及周邊的生態好產品,遠銷福州、廈門等地。 從失敗到成功再嘗創業的甜味 陳建港在養豬業利潤空間減小、風險越來越大、競爭日益激烈后,告別了養豬行業,準備另謀出路。在看到一期介紹生態養殖土雞的報道時,陳建港夫婦萌生了養雞致富的念頭。 在堅定了養殖土雞的念頭后,陳建港夫婦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市場調查工作。先后到了江西的南昌、新余,福建的永安等土雞生態放養基地和批發零售市場。每到一處,他認真咨詢,詳細記錄,虛心請教。經過調查,他發現養殖純種黑毛烏肉綠殼雞很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光明。 回到諳下村后,陳建港于2008年6月,用自家自留地,并租賃村民部分荒山,開辟了一塊約200畝的養殖基地,用自己的40萬元,再加上貸款的10萬元,建立了“建安原生態土雞養殖基地”,并很快搭建了20個現代化雞舍大棚,從新余購買了第一批雞種。 然而,一個嚴峻的難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喂養。“這種土雞非常嬌貴,不僅孵化率低,成活率也比較低,需要細心喂養。”妻子鄒安香說。為了積累喂養經驗,陳建港經常向養殖專業戶請教,還參加了市里舉辦的土雞養殖培訓,與此同時,他還利用閑暇時間看專業書籍,為自己“充電”。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陳建港夫婦摸索出了一套養殖方法。在他們的細心喂養下,土雞羽毛豐滿了,塊頭長大了。 2011年5月,陳建港把精心挑選的300多個雞蛋用于孵化,用以擴大養殖規模。由于缺乏經驗,首次孵化只有20只成活。屋漏偏逢連夜雨,6月的一場大雨把10個雞舍大棚沖倒,讓他們蒙受經濟損失10萬元,陳建港傷透了心。 在困難面前,他們沒有退卻,而是繼續著自己的致富夢。如今,基地的土雞養殖規模已達到了1000余只,年創產值達20余萬元,他們也再次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從基地到觀光不斷探索的步伐 “生態放養的土雞,在成長期能夠呼吸新鮮空氣、自由活動,這樣的雞免疫力強,營養結構豐富。雞肉與普通雞肉相比,肉質更緊密,湯汁更稠,香味更濃,口感更鮮美!”談著自己的土雞,陳建港的興奮溢于言表。 正是由于稀缺的市場資源和高營養價值,陳建港飼養的土雞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有很多顧客甚至親自登門購買。2011年,陳建港共銷售土雞1000多只,每只均在3—4斤,每只雞市場售價高達160元。銷售市場除在本縣城外,還銷售到廈漳泉等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城市,他因此也成了聞名鄉里的養殖能手、致富榜樣。 除了土雞,陳建港還在雞蛋銷售上下了一番功夫。這種土雞蛋因為呈現出少見的綠色,所以叫“綠殼雞蛋”。綠殼雞蛋富含硒、碘、鐵、鋅,還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維生素,而且膽固醇低,具備普通雞蛋無法比擬的優點。“現在基地一般每天可以產出200個雞蛋,市場售價為每個2.6元。”陳建港說。 基地漸入佳境,陳建港夫婦于2015年年初投資50余萬元興建“建剛生態體驗式小農場”位于杉城鎮勝二村,面積25畝,是繼大田鄉諳下村建剛生態農場基地之后拓展建設的新基地。基地主要用于培育綠殼土雞苗,年培育量10000多只,同時依托大金湖旅游產業優勢,開發推出上山撿蛋、下田摸魚、賞花采果、自做農家飯菜等各種自然農業節目。 目前兩個創業基地合計日均產高品質綠殼蛋1600余枚,種植苗木1000余棵,建有泉水魚塘20多口,年產泉水魚1000多斤,高品質土雞年供市場16000余只。 從“小家”到“大家”帶動貧困戶增收 為拓展市場,陳建港夫婦以“建剛農副產品直營店”為載體涉水“電商模式”,與泰寧縣一點石食品公司、三劍峰食品公司及貴州寸心草有機茶葉有限公司合作,充分整合了土雞及綠殼蛋、蓮子、玫瑰茄、朱口小籽花生、紫薯地瓜及野生靈芝、紅菇、茶油、有機茶葉等泰寧特色農產品,克服散戶經營中存在的宣傳力度小、客源少、產品單一、配貨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以“創業青年帶動、輻射周邊群眾、實現創業增收”為發展理念,探索淘寶+實體店+微商線上線下經營模式,進一步擴大特色農產品銷路,同時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經多年摸索,陳建港夫婦養殖技術已逐漸成熟,產品市場供不應求,在鄉、村兩級黨組織的精心指導下和縣人社局、縣信用聯社等部門的共同支持幫助下,積極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2016年秋,繼續擴大規模,利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基地共接收12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每戶貧困戶向縣人社局申請小額貼息貸款3萬元—4萬元作為入股農場的股份,農場負責擔保償還,每戶貧困戶每年可獲得固定分紅約1500元—3000元。 為使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2017年合作社基地預計擴大規模200畝,接收更多貧困戶入社合作,真正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預期目標。 (肖國平 陳杰 陳秀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