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在創城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2017-12-20 11:11:14俞和江?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俞和江 沙縣小吃旅游文化節20周年活動期間,有兩件小事令筆者頗有感觸。12月9日下午在沙縣懸索橋,筆者見一小男孩好奇地從護欄上拔下一面宣傳小彩旗,其媽媽發現后,對孩子教育一通并將彩旗綁到原處。另一件是,一名去年外地考入沙縣的公務員,在微信朋友圈道出其母親近日來沙縣的感受:“我媽媽說沙縣美爆了。哈哈哈,車還會讓人先過馬路。” 維護公共財物,車子禮讓行人,這已成為沙縣大多數市民的自覺行為。這是沙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的結果。 人們體悟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僅僅是看街上有沒有垃圾,馬路是否寬闊,高樓大廈多不多,更要看市民的行為是否得體,是否規范。每個市民都是一個文明窗口。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目標。那么,如何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借鑒沙縣經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努力。 要明確文明規范。有文明規范,市民文明行為才有標準。創城期間,沙縣先后印制了《市民文明手冊》《美麗虬城共建共享倡議書》《市民十不行為規范》等各類宣傳資料、宣傳品10多萬份,采取各種有效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努力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如,一邊取締清理占道經營流動攤點,一邊規范拓寬城區建國、金沙等主要市場,解決“有地方賣”問題;對城區“三橫兩縱”主干道交通嚴管的同時,新增小車、摩托車停車位和標志標線,解決車“有地方停”“停哪兒”問題。沙縣通過廣泛深入宣傳和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讓市民不僅明白“什么是文明行為?”“人人參與創城,我該怎么做?”為市民更好踐行文明規范創造了便利條件。 要強化監督機制。在創城過程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監督工作不能缺位。為此,沙縣不僅發動黨員、干部以及其他志愿者參與文明勸導,還開展了秀文明、曬陋習的“微文明·隨手拍”“點贊沙縣”活動,發動市民用DV、手機、相機等工具,發現、捕捉發生在城區的文明或不文明現象進行投稿,曝光不文明,點贊正能量。組建“沙縣城市文明微督查工作群”曬問題,及時發現、上傳、限時整改糾偏城市不文明事項和行為。沙縣正因為有包括市民參與的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才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一些不文明行為的“破窗效應”。在充滿正能量的文明創建氛圍中,不斷提升廣大市民文明素質。 要聽民為民惠民。提升市民素質不能單單靠行政外力,素養修行還得有利益引力,才能催生內生動力。創城過程中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市民文明行為規范才能變“被動行為”為“主動作為”。為此,沙縣創城工作以人民為中心,廣泛聽取民意,從群眾呼聲最大的問題改起。市民也切身感受到了創城帶來的好處,從而對創城工作更加擁護并積極參與,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效果。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有效途徑,創城也有賴于市民文明素質的提升。創城與提升市民文明素質二者關系相輔相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