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牛!兔子住上智能“空調房”
2017-12-21 10:52:43陳穎昕 吳聯參?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萊德旺兔業公司初具規模。 萊德旺兔業公司負責人鄧盛鑒正在給兔子投喂飼料。 ?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陳穎昕 吳聯參 文/圖 大田縣均溪鎮后花村山洼間一排排整齊的肉兔養殖房,成為村里的“新地標”。走進一看,一排排兔籠里,一窩窩仔兔活潑可愛,有的在酣睡,有的在嬉鬧,主人鄧盛鑒正在給兔子喂食。小鄧回家創業,8年間走出了一條新型養兔創業路。 柳暗花明,探出養兔路 鄧盛鑒1997年初中畢業后,在泉州一帶打工,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做雜工,每天早出晚歸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2009年,他回到家鄉,發現村里家家戶戶都零散飼養肉兔,養兔成本低利潤高,市場前景好,民間素有流傳“家養三只兔,解決油鹽醋;家養百只兔,脫貧致樂富”的說法。于是,他動起了規模養兔的心思,從鄰舍買來45只閩西南黑兔開始試養。 然而養兔并不容易,鄧盛鑒每天起早貪黑,夏季持續高溫,肉兔繁殖率下降,有100多只兔子腹瀉、精神不佳、食欲減退、嚴重消瘦,有的甚至死亡。后來才知道,由于沒有養殖經驗,使用雞、鴨飼料養兔,兔群壯大后,兔子糞便也增多,由于沒有及時清理,兔子患上球蟲病,這一年血本無歸。 遇到挫折,鄧盛鑒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東奔西走,四處學習養殖技術,并上網加入養兔知識論壇,廣交全國同行,不斷“充電”。 找到了失敗的原因,鄧盛鑒重振旗鼓。他從山東購買由蛋白質飼料、能量飼料、粗飼料和添加劑四部分組成的全價料,較好地滿足了肉兔的營養需要,同時對兔舍進行多頻率的清掃,病害得到一定的控制。 技術到家,效益漸顯。2011年,肉兔出欄600只,收入3萬元。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也掙得收入,父親和妻子也轉變了看法,幫他打理起了兔舍。 科學養兔,走出致富門 “傳統的兔用籠具難以適應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要求,兔用籠具改革勢在必行。”鄧盛鑒認識到要想大規模養兔,必須改變傳統飼養模式,引進新技術,科學飼養。 2012年,鄧盛鑒多次到成都、重慶等地培訓學習,經過兩年嘗試,他借鑒重慶哈哥兔業公司管理經驗,建起標準兔舍,用起了國內最先進設備——歐式籠具。 “溫度傳感器會將實時采集的數據發送到計算機,溫室里溫度過高,計算機終端會根據預先設定的溫度數值,打開換氣風機、水簾降溫。當設備監測到同一溫室內不同位置的溫度不同時,計算機會自動控制內循環風機工作,使得溫室空氣流動,從而達到整個溫室溫度相同。”鄧盛鑒介紹,肉兔標準化養殖設備,可實時對兔舍的溫濕度、光照度、氣體濃度等進行嚴格的監測把控。 現代化的標準兔舍,還裝有兔糞自動清掃收集設備,從源頭上切斷傳染源,避免了疾病的交叉感染,肉兔的存欄量和銷量明顯增加,而且兔糞也得到有效的收集。 “單憑兔糞年收益就可達10萬元。”鄧盛鑒介紹,兔糞是優質的有機肥料,主要提供給縣內的果樹和農作物種植基地,常年供不應求。 2014年,鄧盛鑒成立利農肉兔養殖合作社,并從重慶引進伊拉兔品種。這種兔出肉率高,成年兔平均重達4.5公斤,并且肉質鮮嫩,深受歡迎。合作社每年可出欄5000多只,遠銷永春、泉州、廣東等地,年收入達25萬元,他成了當地有名的“兔哥”。 美名遠播,引來大客商 2016年,廈門客商實地考察了利農肉兔養殖合作社后,與鄧盛鑒合作,在后華村創立福建萊德旺畜牧業有限公司。 “這個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新建標準化養殖兔舍16棟,建成后,可飼養存欄肉兔15萬只,年出欄優質種兔20萬只、商品肉兔30萬只,產值可達4000萬元。”鄧盛鑒介紹。目前,基地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建成標準化兔舍7棟,引進2500只種兔,產出1萬多只商品兔。 不論室外天氣如何,基地的兔子始終生活在20℃的溫室。萊德旺兔業通過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等,將傳統養殖帶入了集約化、精準化、智能化時代。 鄧盛鑒的養兔路闖出了名堂,自己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帶動周邊武陵、濟陽等鄉鎮農戶發家致富。目前,大田已有瑞牧、大文頭、鴻露等多家大規模的養兔合作社。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