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客家抗倭英雄揭鴻
2017-12-25 17:50:11廖康標?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由于種種原因,明初以來長期存在的沿海倭寇之患到嘉靖后期變得空前嚴重,倭寇與國內海盜、土匪相互勾結,明火執(zhí)仗,攻城略地,荼毒生靈,以浙江、福建、廣東三地受害最深,而潮州因朝廷放棄南澳島任倭寇盤踞,又是倭害最烈之地,受倭寇蹂躪已達八年之久。 時嘉靖帝深居修道,嚴嵩父子當道,朝政腐敗,官府普遍談倭色變,望洋興嘆。但是,揭鴻一上任,就提出消滅倭寇的主張。有人認為揭鴻是文官,不相信他有這等本事。揭鴻自信地說,只要組建一支仁義之師,士氣旺盛,準備充分,就能夠克敵制勝。潮州知府于是同意由揭鴻領兵與倭寇作戰(zhàn)。 當時,蘆清神仙溝和石帆兩個地方被倭寇占據,倭兵近二萬人。揭鴻親自前往察看地形險阻,深入要害處偵察敵情,他認為,倭寇在此盤踞已久,必需打掉其囂張氣焰,才能破敵。他帶領挑選出來的100多名騎兵勇士,深夜殺入駐扎有上萬倭寇的敵營,倭寇以為神兵天降,亂成一團,此后夜夜惶恐,聽到揭鴻的名字就害怕。從此,官軍士氣大振,轉敗為勝。揭鴻分析,此前倭寇戰(zhàn)斗力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過劫掠鄉(xiāng)里,糧草一直充足。便命令各村筑起堅固的土城儲藏糧草,加強防守,不讓倭寇再得逞。對那些被抓被脅從的百姓,揭鴻不忍讓他們在戰(zhàn)斗中與倭寇一起喪命,于是宣布政策:能進攻倭寇的,給予嘉獎;脫離倭寇隊伍的,罪過既往不咎。同時,嚴明軍令軍紀,做到賞罰分明。“公(揭鴻)師出以律,身先矢石,士卒無不鼓奮。前后出奇兵,所向摧折奔潰,倭無不震懾。”經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殲滅戰(zhàn),倭寇敗逃,肅清了蘆清神仙溝和石帆持續(xù)八年的倭患。救出被掠的百姓上萬人,讓他們返回原籍,百姓對揭鴻感恩戴德,拜謝不已。戰(zhàn)斗中,揭鴻親手斬殺倭寇數十人。 潮州有揭鴻在,倭寇在潮州呆不下去了,退到惠州海豐,包圍了經濟繁榮的甲子所,企圖攻下甲子所作為新據點。同時認為,揭鴻是潮州的官員,肯定不會領兵來惠州。甲子所被圍的消息傳到潮州,揭鴻自告奮勇,仍帶三千兵驅馳救援。倭寇已將甲子所圍了三層,揭鴻率軍奮勇突入重圍,倭寇發(fā)現揭鴻又來,沒打幾下就退避了。 揭鴻來到城下,城門緊閉,說明身份后才入城。守備者問揭鴻退敵之計,揭鴻說:“倭眾我寡,須示之強以惑之。”于是,命令前來救援的士兵穿另一種衣服,打另一種旗號,晚上悄悄從東門出去,次日黎明從南門突入,在西門、北門也用同樣計策,一連四天都是如此,給敵軍造成援軍不斷的假象。“倭果疑,且懼公名,搖搖有遁色。”揭鴻發(fā)現戰(zhàn)機來了,便大開城門,擂響戰(zhàn)鼓,率軍撲向敵陣,大敗倭寇。倭寇退去,守備者說潮州兵可以撤退了。揭鴻說:“未可,倭眾猶盛,雖敗,必意吾玩且復來,吾當盡破之。”于是選精兵千余人埋伏于要道,自己帶領一支隊伍迎敵。倭寇果然卷土重來,卻被揭鴻軍隊兩面夾擊,“倭尾首不相救,斬獲殆盡。”揭鴻又于陸路各路口設置疑兵,只留一條海路讓倭寇走,同時令人把一批鑿漏的船只擺在海邊。 在揭鴻軍隊的追殺下,倭寇果然走海路,發(fā)現海邊有船只,爭先恐后登船而去,船行不遠就全部沉沒于大海之中。至此,廣東倭寇基本蕩平。“夫以數年莫破之寇,一旦星流彗掃,粵民安堵如故,則公稟受之資異,仁義之聲壯,先畫之策定故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