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玉虛洞的詩文和摩崖石刻
2017-12-26 09:55:17廖康標?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玉虛洞開發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名滴水巖,得名于仙源洞中的“滴水晶簾”奇觀,明萬歷年間福建按察御史、進士王喬桂游覽滴水巖,覺得滴水巖之名不夠文雅,便將其改稱玉虛洞。但如今能見到最早寫滴水巖的作品,已經是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任歸化縣訓導的張恂的一首七律《題滴水巖庵壁》。此前500年間肯定有一些寫滴水巖的作品,但由于沒有記載,今天見不到片言只字。對滴水巖(玉虛洞)文化建功最大的當屬梁世驃、宗臣、王喬桂三人。梁世驃(1495—1544年),廣東順德人,明朝文學家梁有譽之父,正德十五年(1521年)進士,歷任河南道御史、浙江按察司僉事、福建漳南道兵備僉事。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梁世驃游覽滴水巖后,寫了一篇游記《游滴水巖記》和一首詩,特別是命名了滴水巖十個景點:天泉石、仙橋石、虛鳴竅、隱鵲巖、佛頭巖、祥云洞、躍鯉石、獅子巖、蜂窩石、申陽小洞。宗臣(1525—1560年),字子相,江蘇興化人,明朝著名文學家、“后七子”(“嘉靖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吏部稽勛員外郎、福建參議、福建提學副使,有《宗子相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宗臣游覽滴水巖后,也寫了一篇《游滴水巖記》,并命名了振衣亭、垂蓮石、中天柱、左天柱、右天柱、黿梁、冕石等一批景點,影響最大的是他那篇游記,稱滴水巖“茲巖之奇,天奇之也”。清康熙年間編印的《天下名山游記》一書,收錄北魏至清初千年之間的游記精品219篇,福建省僅入選8篇,宗臣《游滴水巖記》即是其中之一。王喬桂(號味玄道人)不僅將滴水巖改名為玉虛洞,寫了兩首詩《題玉虛洞》《雨中游玉虛洞》和一篇文章《甘泉葉氏滴水巖祠記》,還在仙源洞口上方題寫了“玉虛仙洞”四個蒼勁有力的擘窠大字。 為玉虛洞寫過詩文的還有一大批歷史名人,如龐泮(明朝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陳卿(明朝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劉應授(明朝進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白賁(明朝進士,官至云南巡按)、海瑞(明朝著名清官)、陳宗夔(明朝進士,官至福建、廣東巡按御史,抗倭名將)、陳謹(明朝狀元)、鄭汝璧(明朝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裴應章(明朝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吳安國(明朝進士,官至寧波知府)、張文耀(明朝進士,官至四川參政)、顧元鏡(明朝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伊秉綬(清代進士,著名書法家)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瑞和吳安國的詩,均為筆者新近所發現。海瑞在任南平縣教諭期間曾游覽歸化滴水巖,寫了一首七律《游歸上之滴水巖》,詩云: 露磴盤紆郁萬岑,碧峰飛映翠華臨。 鰲飛玉棟浮云爛,鵲隱瓊巖對雪深。 石頂有泉時滴滴,洞門無日晝陰陰。 簿書多暇偏乘興,潦倒樽中月滿簪。 此詩有說是寫海南海口滴水巖的,非也,從詩題和“鰲飛”“鵲隱”等詞可印證(歸化滴水巖在歸化縣歸上里,有鰲石、隱鵲巖等景),且從“簿書”一詞可見此詩作于海瑞任職期間,而非作者出仕前或罷官居海南期間。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