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i00sc"></input>
    • 在線讀報

    傳承之旅:留住即將消失的美食

    2018-01-10 09:55:13樂小麗?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林碧琴在制作菜頭餅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樂小麗文/圖

    提到沙縣小吃,不少人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扁肉、拌面。實際上沙縣小吃有200多種,市面上常見的只有數十種,很多傳統的小吃因種種原因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有這樣一家人,傾整個家族之力,經百年匠心傳承,只為留住即將消失的沙縣美食。



    周秀娥手腳麻利地研磨桂花糕餡料



    林家第四代傳承人林隆杰

    穿越時光的糕餅世家

    每天清晨5時,沙縣西山嶺林記糕餅廠,78歲的周秀娥帶著3個子女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周阿婆一把年紀,耳聰目明,動作麻利,一整版桂花糕十幾分鐘就完成了。子女們也沒閑著,伴隨著自動磨粉機的隆隆聲,3個多小時后,菜頭餅、金錢酥、春卷等10種傳統小吃新鮮出爐。隨后,大兒子林福生將它們一一裝好,拿到西山市場銷售。

    林家的小吃工藝傳承了100多年,周秀娥記得,她的丈夫林珍兒從叔叔那繼承的手藝,至于叔叔從哪學的就不得而知了。靠著這門手藝,林家養活了一大家人,算得上是殷實之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因為歷史原因,林家人把家里的制餅工具都上交了,一大家人餓得連樹皮草根都吃過。后來,他們逢年過節在家偷偷做一點,左鄰右舍悄悄上林家買,日子總算好過一些。

    改革開放后,他們放開手腳,在自己家里成立林記糕餅廠,以家庭手工作坊的形式全家一起創業。那個年代,像菜頭餅、金錢酥、巖酥之類的食品算得上是“奢侈品”,林家小吃因為手藝正宗,深受顧客認可。

    54歲的林福生說:“從我記事起就沒有餓過肚子。鄰居都羨慕我們,別人過年過節是花錢,我們家是賺錢。”

    除了糕餅,其他傳統沙縣小吃也難不倒林家人。林福生說:“過什么節,我們就做什么小吃。比如立春吃春卷,過去,不像現在直接賣春卷皮,而是幫人加工,加工一斤米就掙兩毛錢加工費,我們一大家人要連續加工兩天兩夜才能忙完。”

    “賺的都是辛苦錢。”周阿婆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乎所有酒席都要用到菜頭餅,他們家平均一天要做近3000個,最多一天做5000多個,全家齊上陣,通宵達旦忙一整天才做得完。

    “菜頭餅做好了,我老伴騎著三輪車一家一家地送,從下午4時送到晚上8時多。”說起老伴林珍兒,周阿婆一臉自豪,“他什么都會,以前我們家沒做耳朵餅,他買了一個吃,自己就會做了,很多小吃都是無師自通,連家里的磨粉機都是他自己發明的。”

    加工間里,一臺老舊的30多年的磨粉機布滿歲月的痕跡,這是林珍兒自己設計的。如今,林珍兒已經辭世,他親手制作的機器和一門好手藝都傳給了下一輩。

    傳統小吃逐漸沒落

    傳統的小吃承載了沙縣人記憶中的味道,卻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遭到“冷落”。糕餅廠的生意不如往昔,林家分成兩撥人,周阿婆和大兒子兒媳、小女兒繼續經營糕餅廠;大女兒和小兒子一家在沙縣開酒樓,將傳統小吃端到更加“高大上”的餐桌。

    2017年12月29日,記者在林家第四代傳承人林隆杰的帶領下,來到沙縣小吃城金沙村酒樓,他的母親吳鳳仙和姑姑林碧琴正在做菜頭餅。

    菜頭餅,一說是最早用蘿卜做餡料,蘿卜又稱“菜頭”,因此得名;一說是外觀像卷芯包菜,所以叫菜頭餅。過去,菜頭餅作為宴席上的甜點壓軸出場,現在,幾乎被蛋糕替代,鮮少出現在餐桌上了。

    制作菜頭餅的食材很簡單,外皮由面粉和豬油和成,餡料由面粉、花生、芝麻、糖和豬油拌成。麻煩的是工藝,取適量面皮,搟成薄片,折疊、再搟成薄片,最后卷成面卷,再切成兩半,從切面搟成圓形外皮備用。經過幾層折疊和搟壓后,面皮一面光滑,一面層次分明。

    取適量餡料,放入面皮的光滑面,包裹成球,再壓扁成餅狀,菜頭餅的雛形就做好了。此時的菜頭餅依稀看得到層次感。為了美觀,通常會蘸取紅色食用色料點綴在菜頭餅中間,讓整個菜頭餅增色不少。

    之后是下鍋炸,油溫調到150度左右,將菜頭餅整齊地碼放在方形漏勺上,放入油鍋中炸5分鐘,炸至外皮呈焦黃色即可。炸好的菜頭餅渾圓小巧,外皮酥脆,一層一層舒展開來,層次分明。

    林碧琴說:“現在只有請親家才會用到菜頭餅,其他酒席很少,除非客人特別要求。”當天中午,共有10桌酒席,她從清晨6時多開始準備食材,100多個菜頭餅,姑嫂二人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制作完成。

    和當初鼎盛時期的日均3000個相比,菜頭餅仿佛被打入“冷宮”,什么原因導致它們不再“受寵”?

    林隆杰認為:“制作方式是最大的局限,像菜頭餅這樣的小吃,只能用手工制作,限制了規模化生產。其次,傳統小吃在包裝上有欠缺,相比之下,西式蛋糕、面包因為包裝精美,更受年輕人歡迎。”

    此外,菜頭餅的味道不大受年輕人歡迎。20歲的羅筱筱直言:“我不是很喜歡吃,太甜膩了,怕吃了發胖。”

    物資豐富的時代,傳統小吃遭遇外來食物沖擊,加上包裝欠缺,制作方式受限等因素,導致傳統小吃逐漸沒落,甚至退出市場。

    在沖擊中突破傳承

    讓傳統小吃煥發生機,在沖擊中傳承發展,林家從未放棄過。

    林隆杰28歲,他6歲學做糕餅,從簡單的搟面皮開始。母親吳鳳仙回憶,小隆杰很喜歡跟著大人做糕餅,小小的他站在凳子上,拿著搟面杖有模有樣地學大人搟皮,雖然弄得滿臉面粉,面皮搟得大小不等,厚薄不均,他卻玩得不亦樂乎。

    大專畢業后,林隆杰正式系統學習傳統小吃。現在,艾粿、香酥肉餅、菜頭餅、桂花糕、金錢酥等,每種小吃的制作方法他都了然于心,還被評為百果糕的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

    傳承傳統小吃離不開現代技術。拿金錢酥來說,過去用炭烘烤,至少要20分鐘,而且灰塵大,食物容易受污染。現在用烤箱,時間縮短了一半,受熱均勻又干凈。

    大前年,林隆杰去了一趟重慶,對當地名小吃“陳麻花”印象深刻,他認為“陳麻花”的成功在于堅持手工制作和注重包裝相結合,自家做的金錢酥、巖酥等小吃也可以走類似的模式。

    “很多沙縣小吃因為食材、配料等原因走不出去,唯一例外的是板鴨。其實沙縣小吃能夠帶出去的遠不止板鴨一種。像菜頭餅常溫可以保存一周,金錢酥可以保存一個月,只要包裝做好,一定能走得更遠。”

    除了包裝,飲食文化必不可少:“同樣是甜點,為什么蛋糕可以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一是蛋糕做得很精美,其次是蛋糕賦予了美好的寓意。如果我們能挖掘傳統小吃的美食故事,也是一種文化包裝。”

    同時,林隆杰也考慮到地域性差異:“地域性飲食習慣是限制傳統小吃發揚光大的原因之一。舉個例子,閩南一帶,他們能接受蒸餃、鍋貼,卻對芋餃接受度不高。如果沙縣小吃要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要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稍作調整。”

    對于手工制作的短板,林隆杰說:“這是劣勢,也是優勢,很多人吃膩了工業化生產的食品,開始尋找記憶中的味道。所以,傳統小吃的核心步驟,我們還是會堅持手工制作。”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本網原創
    更多>>要聞
    • 新聞圖片
    • 論壇熱圖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亚洲成人免费观看,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91亚洲最新精品,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在线
  • <input id="i00sc"></input>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人间免费观看未删减| 污视频在线看网站|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www.日本在线视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18av在线视频| 激情按摩系列片AAAA| 日本不卡1卡2卡三卡四卡最新|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爽|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俺也去色官网| 中文版邻居的夫妇交换电影|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欧美18性精品| 日本va欧美va欧美va精品| 冬月枫在线观看| 99热在线获取最新地址|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国产成年网站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综合网在线视频|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99 |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