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4點30分,陳烺英在工作
東南網三明1月16日訊(通訊員 董觀生)將樂深冬的凌晨氣溫已降至3度,步行街的路燈照亮路邊的垃圾箱,靜候著城市的美容師。
4點30分,環衛工人陳烺英的姐妹們已經清掃完步行街的大半個街區。迎著呼呼的寒風,她們用雙手裝扮著街面,陪著煥然一新的小城,迎接朝陽的到來。
在環衛站工作30多年的陳烺英,2004年開始擔任著步行街班班長職務。1月10日,正值她上早班,凌晨3點從家里出發,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陳烺英脫掉手套準備前往第二個街區
“從家里出發時會有點冷,只要掃完半個街區全身就熱了,穿太多不方便,我們得早些來,要利用6點前未關閉的路燈照亮路面,在天亮前必須把街面清掃完畢,不影響大家的出行。”陳烺英脫掉了手套,將垃圾倒入垃圾車中。

工作的環衛工人
截止目前,將樂縣環衛站現有在編人員30人,聘用人員277人。站內推行“一日三大掃、全日保潔”和“垃圾日產日清”制度,將城區108萬平方米的道路清掃面積實行網格化管理。
將樂縣位于福建省三明市西北部,處武夷山脈東南麓,扼閩江支流金溪中下游,縣域總面積2246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總人口18萬。

餐廚垃圾處理廠
隨著將樂城區建設的不斷發展,清掃保潔面積也隨之增加。近年來,縣里先后投資500多萬元,購置多類環衛作業車輛,以提升城區環衛機械化作業水平。
灑水車駕駛員肖觀友從事這項工作多年,城區主、次干道的沖刷是他每天都需要完成的工作。“為了不影響白天路面車輛和行人的出行,我們駕駛員基本是3點多出來,7點多回去,然后,中午再沖一次。”面對記者的采訪,肖觀友面帶著羞澀,“現在是冬天,怕路面結冰,沖刷和清掃工作已經安排在下午進行。”

灑水車在路面清掃
經過沖刷,進一步提高了城市道路的清潔質量。現在城區的空氣更加潔凈、涼爽。
2015年,縣里投資400多萬元,全省第一條高溫好氧生物菌處理的餐廚垃圾處理廠房在將樂正式投入使用,全縣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置工作正常開展。2017年以來,城區餐廚平均日處理餐廚垃圾8噸,城區餐廚垃圾確保達到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環衛工人將垃圾倒入垃圾車
餐廚垃圾車每天下午會將各類生活垃圾倒入廠房中。經過容器,完成第一道程序——將垃圾的油漬和水份過濾的。再通過人工進行垃圾分類,經傳送帶將可回收垃圾送至壓榨、高溫箱,最后生成肥料。
2017年以來,城區餐廚平均日處理餐廚垃圾8噸,城區餐廚垃圾確保達到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晚飯后的群眾已陸續前往上河洲公園散步,然而垃圾運轉站的燈光卻變得更加明亮。各個街區的環衛工人將垃圾推到運轉站,統一裝車,再由垃圾運輸車運往垃圾處理廠填埋。

環衛工分解餐廚垃圾
2017年,環衛站承擔著城區以及火車站廣場、工業園區等相關代運單位的垃圾運轉工作,將每天近100噸的垃圾進行收集、清運、分解、填埋。

環衛工人清掃完一個街區
將樂,一座美麗的深呼吸小城。整潔、干凈的街道,優美、繽紛的公園讓生活在這座小城的群眾收獲到滿滿的幸福。環衛工作是一項辛苦而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環衛工人們為了這座城晝夜辛勤,盡心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