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土光餅:穿越時光記憶的美食
2018-01-17 10:26:03張麗勍?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烤光餅火候要恰到好處 搟光餅是技術活 ? ●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張麗勍 文/圖 讓人懷舊的老味道 農歷每逢三、八日是寧化縣淮土鎮淮陽圩。在圩上趕集,渴了,喝淮土水酒配豆腐坨子,餓了,找個小吃店煮碗肉絲光餅,是件很愜意的事。 寧化淮土光餅不同于福建其他所在的光餅,閩東的光餅大多像游泳圈,厚圓且中間有洞,便于戚家軍串起背著當干糧;閩北周寧、建陽、建甌一帶的光餅,個小而酥,內有糟菜餡、肉餡……總之,其他地方的光餅,都是拿著吃。淮土光餅大如飯碗,薄而酥脆,既可干吃,也可“濕”吃。 所謂濕吃當然是煮著吃啦!煮淮土光餅,是寧化的一道客家名小吃。煮清湯光餅最簡單,高湯煮開,取幾塊光餅,把整塊光餅拿手掌輕輕一握,餅就碎成了好幾塊,把它們放入高湯,滾一滾,加入鹽巴、味精、胡椒粉,放入青菜、蔥花,一碗味道鮮美的光餅就算煮好,想吃好點,也可以加肉絲或臊子、海鮮干貝。 煮淮土光餅,甜滑中帶著烤面特有的焦香。好吃! 美食背后的用心 逛了淮土圩,吃了光餅,想帶點光餅回家,那就要到淮陽圩場,武侯廟旁。在那里,每個圩天都有對五十出頭的夫婦在那賣手工光餅。男的叫劉華金,女的叫伍順金。 你若問她多少錢一斤,伍順金肯定會說“十塊一斤,你買多,我便宜你一元!”成交價一般都是九元。一個月少則賣百來斤,多則賣幾百斤。 劉華金夫妻賣光餅在圩上,但是做光餅在賣雞弄的家里。 伍順金做光餅有二十多年了,以前,她和丈夫也只是種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淮陽圩上能吃碗光餅,那是享受。當時買一斤也只要一元錢。夫妻倆看每個圩天,光餅都賣得很火,當時便拜老手藝人為師,學會了做光餅。 “其實做光餅很簡單,就和個面,烤一烤,”說到這門手藝,伍順金就有一點傷感,“現在整個淮土二十幾個村,就兩戶人在做光餅了,年輕人不想學,都在外面打工。” 說簡單,其實不簡單,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和面。醒面一個小時,期間,吃飯,起爐火,以前是燒木炭,現在燒竹炭。然后,伍順金揉面,劉華金烤光餅,分工明確。 醒好的面,粘手,切一塊,在案板上灑點面粉,把面揉長,直徑約三厘米,切成兩厘米長的段塊,用搟面杖搟成大約直徑十五厘米的圓形薄片就行。每十張,交給劉華金。 劉華金烤制的工具,有點特別,不是電烤箱,而是土制炭火烤箱。兩個平底鍋對扣,上置炭火,下燒炭火。 “要很注意火候,三分鐘后,取走上方炭火,打開扣著平底鍋,”劉華金熟練地把十塊略帶焦香、酥脆的淮土光餅取出爐來。 像這樣的流程,劉華金夫妻從農歷四至八月,每五天生產一天,一天做一百斤。進入九月,便進入一年的生產旺季,夫妻倆每五天生產四天,售賣一天。 “收入還不錯,一年做一萬多斤光餅。純收入有好幾萬。”劉華金對這門老手藝還是挺滿意。 “這幾百年的老手藝,現在吃的人多,做的人卻少了。想收個徒弟,都難啦!”劉華金擔心淮土光餅會失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