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山村校點亮希望之光
2018-01-19 09:52:22黃平柳 陳曉星 蘇卿南?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葉昊天帶著孩子們跑步御寒。 一個年級聽課,一個年級做練習,謝延國與葉昊天采用復式班教學。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陳曉星 通訊員 蘇卿南 文/圖 閱讀提示 一所學校,十一位學生,兩位教師:一位是從教42年的老教師,另一位則是千里迢迢從異地來的大學生志愿者。 他們生活在農村,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用愛心與堅守,用青春與信仰,為鄉村的孩子點燃希望的燭光。 人物名片:葉昊天“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大學生志愿者 工作感言:村里的孩子與外界接觸少,讓孩子快樂地學習知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葉昊天:做孩子們的大哥哥 一晃一學期即將結束,“美麗中國”支教老師葉昊天已經習慣了客坊鄉中畬村的偏遠和冬季的寒冷。 1月15日,在建寧縣客坊鄉中畬小學課間,葉昊天正帶著孩子們跑步、做操,用運動抵御寒冷。 葉昊天,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去年8月,隨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基金會組織的“美麗中國”支教活動來到建寧縣最偏遠的村落之一——客坊鄉中畬村。 “眼下,學校只有11個孩子,學生人數創歷史新低。十幾年前,這里還有300多個學生就讀。”中畬小學校長謝延國告訴我們,小葉來校之前,剛剛有一位老師退休,學校就剩下他一個人執掌教鞭。 葉昊天到校后,學校恢復到了二年級。由于師資薄弱,他們采用復式班教學,將一二年級的11名學生合在一起上課,黑板也分成左右兩邊。當一個年級的學生聽課時,另一個年級的就做練習。葉昊天也和校長謝延國分工合作,小葉教數學、體育和美術,校長教語文。 葉昊天告訴我們,第一次在中畬小學上課的經歷讓他難以忘懷,雖然在來之前進行過專項培訓,但真的與這幫孩子們面對面相處時,他發現,做好一名老師并不是培訓課上能模擬想象出來的。 向校長討教教學經驗后,慢慢地,葉昊天適應了老師的角色,能夠掌控好講課節奏及課堂紀律。 “鄉村的孩子非常淳樸,經過幾個月朝夕相處,我漸漸摸清了他們的特點。”葉昊天說,這些孩子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父母親不在身邊,沒有人陪伴,比較缺乏關愛,所以他們更需要別人的關心。 在學校,葉昊天除了扮演老師的角色以外,他還爭取扮好一個大哥哥的角色,傾聽他們的小秘密,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給孩子們更多的歡樂。放學后,除了給孩子們進行專項補習外,還會組織他們做一些小活動。因為住校,業余時間多,葉昊天每個星期都會去學生家里走訪。 “要把教學做好,我認為就是要有耐心、細心、用心。”葉昊天說,在兩年的支教時間里,他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人物名片:謝延國建寧縣客坊鄉中畬小學校長教齡42年 工作感言:我家就住村里,我是農民的孩子,在這里工作和生活我感覺很快樂。 謝延國:把畢生熱情灑在同一座學堂里 “年輕老師和上了年紀的老師大不相同,很有活力,鄉村教育就是應該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謝延國告訴我們,自從小葉老師來學校后,孩子們明顯開心多了,學習成績提高了,課外生活也更豐富了。而他也從葉昊天那里學到很多的東西,學會了使用“班班通”信息化設備,電腦使用更加熟練,教學方式也變得更加現代化…… 老校長謝延國告訴我們,他從教42年,其中40年都在中畬小學,看著教師們來來去去,學生們一批批畢業,教學樓拆拆建建,心中感慨頗深。 除了學校的變化,謝延國老師的生活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孩子們長大了,都在縣城工作、成家了。”謝延國說,孩子們工作忙,妻子就在城關帶孫子孫女,他變成了“留守老人”。 “早在十幾年前的時候,有機會去中心小學任教,但我最終選擇守護學校和孩子們。”謝延國說,在一個學校待久了,有感情了,加上村小也需要老師,所以他選擇留下。 還有一年時間就要退休的謝延國老師憂心忡忡地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條件去鄉里和縣城讀書,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在村里讀書會更方便。我希望退休后這所學校還能繼續辦下去。” 希望的接力 去年8月底,首次走進福建的“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落戶建寧。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的14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建寧最偏遠的鄉村小學,進行為期2年的支教生涯,實現人生理想的同時,也為山區基礎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了解,“美麗中國”是一個專業化教育非營利項目,成立于2008年。該項目主要針對當前中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貧困地區嚴重缺乏師資的現狀,每年都會從各重點院校招募優秀青年作為志愿老師前往中國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支教。 “美麗中國支教老師兩年一屆,中間不會有斷檔期。對孩子來講,無論是教育還是情感上都是連貫的。”畢業于德國不萊梅雅各布大學的吳雪純說,目前,她是“美麗中國”支教的一名項目老師,在建寧縣黃埠小學教授孩子們英語、音樂等課程。 “在國外念完大學,想做的就是去實踐,去接地氣。”吳雪純說,決定做支教老師之前,就已經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 對于未來,吳雪純說,兩年支教結束之后,她還計劃繼續在教育領域攻讀研究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