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精準扶貧戶變身電商達人
2018-01-25 12:18:20鄭璜 沙觀球?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暮冬時節,將樂縣光明鄉各布村,已經收割的山壟田間,一群土雞隱匿其中。肖炳均熟練地撒下干谷,幾聲呼叫,大大小小的雞就從四處圍攏,爭相搶食。 今年36歲的肖炳均曾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父親的病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2015年4月,鄉里提供幫扶資金1000元,又有技術員指導養殖技術和防疫,肖炳均開始發展雞鴨養殖。當年10月,第一批養殖的175只土雞、土鴨就在掛包鄉干部的微信營銷下很快賣完。 2016年4月,已經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肖炳均,看到了“月子雞”市場的潛力,以黑腳雞為主打品牌,推出定制代養“月子雞”服務,并擴大養殖規模,成立光明鄉牧然家庭農場,村里的陳桃芳、肖旺財等貧困戶也加入成為社員。 “原來家里養幾只雞,舍不得吃,就得上縣城菜場,賣好賣壞看運氣,現在不用到處跑,動動手指就好了。”肖炳均一邊熟練操作著手機,一邊介紹,他的土雞土鴨銷售,借助“光明鄉政府惠農電商”平臺,入駐“趕圩吧”,加入將樂微社區,還開辦了牧然家庭農場微店。 現在,上午殺雞,真空包裝,放入冰袋,騎上摩托送到10來公里外縣城的快遞點或者顧客家中,下午幾個山頭走上一圈,喂雞、拍照,傳到網上,肖炳均幾乎每天都有訂單。憑借良好口碑和多個銷售渠道,僅“月子雞”每月本縣就能銷售100多只,月收入1.3萬多元,他的雞還賣到了上海、杭州等地。加入農場的兩家貧困戶也順利脫貧,還有13戶精準扶貧戶也有意愿成為社員。“光靠我一個人的力量,做不到這一步。”他感嘆道。 光明鄉鄉長林圣松介紹,2015年底,光明鄉在全縣率先建立“光明鄉政府惠農電商”平臺,通過手機互聯網免費幫助農戶銷售冬筍、臍橙、蜂蜜、土雞、土鴨等農產品。鄉里實施了特色產品提質增效計劃,對生產各環節都明確了標準,還投資8萬元,在6個養殖點安裝監控探頭15個,全程實時監督農產品種養情況。由鄉干部組成的抽查小分隊,不定時抽查,對抽查結果依質量等次給予“綠牌”“黃牌”標識,后者將被拒絕上架銷售。 “農產品銷售,碰到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公信力,而這正是政府可以作為的地方。”林圣松介紹,按照不同產品的體積和屬性,鄉里量身定做,統一蜂蜜、雞蛋、土雞等產品包裝,貼上電商平臺統一標準標識,還依托電視、“美麗光明”微信公眾號等媒介開展宣傳,提高附加值和知名度。目前,全鄉共有31戶農戶,含貧困戶16戶,同鄉扶貧辦簽訂農產品電商平臺助銷協議,已銷售農產品萬余件。(鄭璜 沙觀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